1.关于赞美古典诗词作文800
乘一叶孤舟,重游历史长河。最摄我心魂的,依旧是那嫽人的古诗词。
——题记
抬头,便会想到“一行白鹭上青天”;俯首,便会想到“疑是地上霜”;观河,便会想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叶凋,便会想到“我言秋日胜春朝”。
古诗词,我喜欢。吟一首《江南好》,优美的意境令人流连,我喜欢。唱一首《龟虽寿》,“老当益壮”随机浮现在眼前,我喜欢。哼一段《无题》,无私奉献,蜡烛春蚕,我喜欢。
在我看来,白话文太过单调,文言文太过枯燥。唯有古诗词,我打心眼儿里喜欢。遇到挫折想打退堂鼓时,想想杜甫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满腔的热血,那豪情壮志,我欣赏,我敬佩,我说要向杜甫学习,我要吃透这句诗,我要奋发,要拼搏,我也想在努力的汗水挥洒过后,一览成功的喜悦!
从诗词中,我看到了美,无与伦比的美,独一无二的美。
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我看到了;孔子那“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壮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我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怅,我看到了。
夜深人静之时,我细赏古诗词,皎洁的月光洒下凄美的种子,我徜徉在小巷中,抒写出“散荃染别离,落苕抑割舍”的原创。哦,可爱的古诗词,领我步入美妙,怡人的意境。
日落黄昏之迹,花败叶凋之痕,皆被古诗词揽入心中。阅读后,便刻入了我的灵魂。轻吟“我是断了线的纸鸢,无人懂就任其消散。化为一缕炊烟,岁月将其搁浅,又拂诗篇,可别越走越远。有了姽婳般的这些字眼,我不再是断弦。风又澜起,我的心扉不散。”
从古诗词中,我学会了好多。我知道人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既然这样,那我就学会承受,携手我最爱的古诗词,与所谓的命运抗衡!我的世界,只有一叶孤帆,风浪太大。我曾因此而沉沦,是古诗词教会我要坚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立誓要惊起人生中最美的那道波澜!
未来的航程,不会一帆风顺。我有古诗词,我会稳坐我的小船,为梦而扬帆。“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小草尚此坚强,我自然不该怯步。我们大家,都该如此。古诗词,对你,言无尽、情更是无尽!
2.关于诗句的作文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萧;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剑桥的国王学院里,品一杯香郁的清茶,细味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欣赏一帘美景,这是我美丽的梦。
碧波荡漾的康河,横贯典雅的剑桥,两岸学院林立。泛舟在康河上,划破河水的平静,荡漾欢悦的心情,扬波逐梦。徜徉在数影婆娑的小路上,与牛顿穿越时空的邂逅,感受康桥的书卷气息。在苹果树下琢磨,梦想有一个苹果掉在我头上,发掘我的灵感源泉,让我发现万有引力。以努力拼搏的优异成绩,到当年牛顿的房间住宿学习。空暇时,倚坐在康河边,用最优美的文字把《再别康桥》续写成美丽的故事。这是我儿时就许下的愿望。
太阳在康桥的蓝天里灿烂,月亮在康河的清水中倒映;透明的岁月在康河的涟漪上泛过,尘封的往事在河底的水藻间穿梭。这里,浪漫得让阳光眷恋,让云彩徘徊,让诗人咏叹。这里是旅行家的旅游胜地,是芸芸学子的梦想殿堂,是众多伟大名人的母校。我踏着轻盈的步子,在横跨康河的数学桥上悠闲地散步;张开双臂,在树上嘶哑的蝉叫声中飞跃;扭动柔软的身体,在康河清澈的河水上轻轻起舞;在古老的剑桥镇上骑自行车,领略康桥的文化,感受康桥的风情。
因为康桥,我才有动力奋斗;因为康桥,我才取得今天的成绩;因为康桥,我才拥有美丽的梦;因为康桥,我才将网名改作“康桥之梦”;因为康桥,才使我的人生充满希望!
康桥——我的求学梦!
3.摘抄一篇作文带有诗词的
摘抄一篇作文带有诗词的答:丁立梅的散文就喜欢引用诗词,如她的这篇《花向美人头上开》,下面是两段引用了诗词的段落摘抄:国人喜茉莉花,源远流长。
早在晋代,就有“倚枕斜簪茉莉花”的风尚。到了唐宋时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长安大街上,冷不丁的,就能撞到一个头簪茉莉花的女子,满身香气盈盈,漫天的暑热隐退到一旁。
“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说的就是这样的事。元代诗人江奎对茉莉花也是青睐有加,他在《茉莉》一诗中夸赞道:“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
应是仙娥宴归去,醉来掉下玉簪头。”瞧瞧,小小的茉莉花,原是仙姑掉下的玉簪子啊,仙气浸染,岂是等闲。
清人王士禄也写过《茉莉》:“冰雪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琐窗隈。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
一觉梦回,花香环绕,恍惚得不知梦里梦外。四处找寻,最终在自个儿头上寻得,发间原是簪了几朵茉莉花的。
花衬美人美人衬花,还有比这更相宜的么!《花向美人头上开》原文:文/丁立梅炎夏里,买一盆茉莉花放家里,最是合宜。装它的盆子不必讲究,瓦盆子可以,泥盆子亦可以。
碧绿的枝叶,簇拥着莹白莹白的几粒花骨朵,小,小得如同米粒一般。却不容你忽略,它总是这朵开了,那朵又冒出来,源源不断,香气四溢。
仿佛那颗小小的心,是在香粉里打过滚的。当你从暑热里归家,打开家门,一股子的香,带着清凉甜蜜的气息,不由分说游向你,攀爬上你的唇、鼻子、眉头,直到,心。
满身的躁热,就那样渐渐退去。你安静下来,与一盆茉莉花相望,日子里,有了缠绵不绝的意思。
年迈的婆婆给茉莉花浇水,欢喜地问:“这什么花呀,这么小,却这么香。”你告诉她:“这是茉莉花啊。”
她跟着重复:“哦,是茉莉呀。”眼光疼爱地落在花上面。
第二天,她必又要问:“这什么花呀,这么小,却这么香。”年老的人,记性不好了,在一盆花上纠缠。
你愿意她如此纠缠着,愿意十次百次地回答她:“这是茉莉花啊。”缘分,把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人,聚拢到一个屋檐下,一日一日地,成了不舍。
这是亲情,是茉莉花一样芬芳的情分。国人喜茉莉花,源远流长。
早在晋代,就有“倚枕斜簪茉莉花”的风尚。到了唐宋时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长安大街上,冷不丁的,就能撞到一个头簪茉莉花的女子,满身香气盈盈,漫天的暑热隐退到一旁。
“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说的就是这样的事。元代诗人江奎对茉莉花也是青睐有加,他在《茉莉》一诗中夸赞道:“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
应是仙娥宴归去,醉来掉下玉簪头。”瞧瞧,小小的茉莉花,原是仙姑掉下的玉簪子啊,仙气浸染,岂是等闲。
到了明代,人们不单单争相种植茉莉花,还把它编了小调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的花草香也香不过它。”从南京唱响的这曲《鲜花调》,六百多年后,成了闻名遐迩的江南民歌《茉莉花》。
清人王士禄也写过《茉莉》:“冰雪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琐窗隈。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
一觉梦回,花香环绕,恍惚得不知梦里梦外。四处找寻,最终在自个儿头上寻得,发间原是簪了几朵茉莉花的。
花衬美人美人衬花,还有比这更相宜的么!梅雨过后,小城的路边,卖茉莉花的渐渐多起来,夹杂在一些蓊郁的植物里,一点一点的白,像飘落的雪花。有小女孩牵了妈妈的手,蹲过去细看,问:“妈妈,这什么花呀?”妈妈答:“这是茉莉花呀。”
小女孩伸了鼻子去闻,忽然惊喜地叫起来:“妈妈,好香啊,它的味道,像茉莉花茶。”哑然失笑,心里荡过花香般的感动。
这应是最最恰当的比喻了,它香得很像它自己。唯其如此,才让世世代代的人,矢志不渝地喜欢着。
4.关于诗句的作文
生活中的美带着一双不再挑剔的眼睛和一颗宁静的心灵,我出去寻找生活的美. ——题记
生活是一曲优美的旋律,从你走进这个世界,从你走进茫茫人海里,从你睁开眼睛那一刻开始,这首歌的旋律开始谱写:从那一个个小音符,你感觉到是美丽和温馨,不由得从心底去欣赏这充溢着美的生活和生活中的美。
我发现了美,生活的美。蜿蜒于群山中的万里长城是一种气势磅礴的美;巴黎铁塔是一种竦峙的美;丽江古城是一种典雅的美;威尼斯水城是一种浪漫的美;波浪滔天的大海是一种浩瀚的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地自然之灵气铸就成了一种浑然天成的美,美得清秀而丰盈,是集自然之大成的一种超脱的境界。“小荷才露尖尖角”般的灵秀,使人摆脱俗气,过目难忘。
当漫天旋转的枯黄划出了季节更替的轨迹,夏季收起她色彩斑斓的行囊,留给了我们满眼金黄的美丽.我站在溪边,并不想惊动水里游动的小鱼,更不想打破那一泓宁静的美好,只想慢慢地感受阳光倾注于我血液中的活力。这时,美就在我身边环绕,那时大自然的美丽.
来到宽敞的校园,青春就在这里横冲直撞,他们在打篮球,她们在荡秋千,飘开的裙脚倾诉着青春的飘逸.一福秋日青春图.率真的青春之美,鲜艳的青春之美,在我的眼前尽情绽放,如一朵娇艳欲滴的红莲,这是青春的美丽.如果我可以选择青春的位置,我希望让它至于生命的最后,因为这可以使生命永远在哪个灿烂的季节中定格. 踱步走国老师的窗外,亲爱的老师,您还在为我们批改作业,家中的亲人和孩子都等着您呢.您就别为我们费心了,多么好的老师,多么美的景象啊!
踏着夕阳的余晖,我又回到了家.楼道里亮着灯,这肯定是爸爸怕我不敢进来而专门为我开的灯,还没进门就闻见了饭菜的香味,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的爱我无以回报,你们是普天之下最美丽的人,你们倾注在我身上的爱,是伟大的,也是最美的爱.
生活,就是如此的平平常常.简简单单.但美却是无处不在,这就恰到好处地印证了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生活中的美充斥在各个角落,要的是你学会发现,学会欣赏。练就一种修养,一种品位去适时捕捉和欣赏生活中的美,为心灵开一扇窗,让智慧的光芒和生活中眩目多彩的美呈现在你眼前。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小荷才露尖尖角”文章里出现过的哦~~~
初三的 初三的
5.与诗词有关的作文
诗人·明月·黄花
一,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
二、易安的黄花
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
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
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归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的走过。
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
阅卷老师点评: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功底深厚。全文行文流畅,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能在很短的考试时间内自填两首词作为每部分的开头,文采斐然,不同凡响。所填之词虽不完全符合格律要求,但也算出类拔萃,足见该考生读书多,文学修养高,语文素质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