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洛阳白马寺的诗词(描写白马寺的诗词)

时间:2025/09/15 浏览次数:12

1.描写白马寺的诗词

《白马寺》

年代: 现代 作者: 老舍

中州原善土,白马驮经来。野鹤闻初磐,明霞照古台。

疏钟群冢寂,一梦万莲开。劫乱今犹昔,焚香悟佛哀。

《白马寺诗》

年代: 宋 作者: 李廌

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构。

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龟鱼水中坻,牛马饮残溜。

我卜关外居,此计春可就。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

行吟池上篇,来倒壶中酎。

《游白马寺》

年代: 宋 作者: 张耒

秋林转层崖,步踏落叶响。森森夹路竹,矗矗羽林仗。

精庐隐深坞,门启台殿敞。累累霜果悬,落落寒木壮。

房深灯火暖,纵饮颇酣畅。山寒夜已深,岭白月微上。

天明寺南去,幽路隘而昉。林分径忽断,浅涧阔逾丈。

崩奔被涧石,大小非一状。丸丸列囷廪,落落排瓮盎。

鸣泉走石罅,联络弄清涨。喧颓竞飞漱,派泻或平漾。

群行命朋俦,困息植吾杖。沿松见奇鼠,石蟹侑朝饷。

深行耳目静,挤险谁复让。寒联老木阴,暖值丹崖旷。

秋晖堕平野,暮鸟啼青嶂。徜徉未知返,欲去意先怆。

膏粱与薇蕨,美恶随所尚。当其两自得,厌满绝余望。

乃知山林乐,岂为隐者妄。况吾不事事,枯槁理则当。

遑遑施仁义,此固圣贤量。我自沮溺徒,疏顽安可强。

赞美洛阳白马寺的诗词名句,赞美洛阳白马寺的诗句,描写洛阳白马寺的诗词

2.白马寺的文言文点击答案快

一、白马寺,是汉明帝所创建的,是为佛教传人中国之始。

寺在洛阳西阳门外三里的地方,国道的南边。据说,汉明帝曾经梦见有一身高一丈六尺的神人,全身金色,背后有日月一样的光圈。

这金神就是佛。于是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去求佛法。

使者们到了西域,终于求得佛像与佛经。佛经由一匹白马驮进洛阳,为了纪念这件事,并报答白马的功劳,便将寺叫“白马寺”。

明帝死,便在他的陵墓上筑了修习佛法的精舍。自此后,百姓家的坟墓旁也开始有人筑造了佛塔。

寺中保留着白马驮经的匣子,平日里常烧香供奉着。 说来也怪,这经函时而会发光,照曜着堂室,白熠熠的。

由此,僧俗人等都礼敬这寺庙,看到经函好比看到佛的真容一般。 寺前有一片柰树林子和葡萄园,枝叶很茂盛,结的果子也特大。

那柰果重达七斤,葡萄比枣还大,都异常甜美,为东都洛阳第一。 皇帝每到果熟时,便派人来索取,有时赐给宫女们。

宫中的人得到此美果,又转送给亲戚,当作奇珍。得到此果的人也往往舍不得就吃,又转送人,以致一果而经历几家之手。

难怪京都里的歌谣说:“白马寺的甜榴果哟,一颗值得上一头牛!” 二 先辈的鸿儒认为“日食正阳之月”中的“正阳之月”只是四月,其实不是这样的。 正和阳是两回事儿,正是指四月,阳是指十月。

一年的日子是由阳月(十月)中止的说的就是这样。《诗经》上说:“正月有很大的霜”“十月开始的时候,初一那天是辛卯日,太阳会出现日食,这事情也太不好了”,这两个记载是古代圣明君主厌恶的。

大概是四月属于纯阳月,不希望被阴所侵害;十月属于纯阴月,不希望太过于阴而影响阳的缘故。 第二段是我自己翻译的,所以要做些翻译说明,如下: 1。

关于正阳月的说明。古时纪年月,认为十月是一年的结束,十一月为一年的开始。

从十一月开始,阳气开始渐渐的增强,阴气会渐渐的减弱,到达四月的时候阳气达到最盛,而统治者怕四月受阴气侵袭,故名之为正月,取正胜邪的意思;从五月开始阳气慢慢减弱,阴气渐渐增强,到十月时阴气达到最盛(十月称鬼月,十月初一称为鬼节,也是来源于此),所以统治者把它命名为阳月,希望可以能够弥补一些阴气。 2。

诗经那两句话的意思。“正月繁霜”指:在四月阳气最盛的时候受到霜雪的侵袭;“十月之交,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是说在十月阴气最重的时候,太阳(代表阳气)又遭到吞噬,这对于统治者是很不好的征兆。 所以以上两种情况都是统治者最厌恶,不愿遇见的事情。

3。个别词语解释: 1)“日月阳止”中的日月是指岁月、日子、岁月,阳指阳月即十月; 2)“孔之丑”,孔这里是程度副词,作“甚、很”讲,丑在这里是“丑恶,不好”讲。

白马寺,洛阳,赞美,诗词

3.洛阳白马寺简介

景点简介: 华夏文明第一次大规模吸纳外来文化,是佛教的传入。

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西天取经的故事。

三年后,汉使同印度高僧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回洛阳,汉明帝亲自迎接。第二年,在洛阳西雍门外建起了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白马寺。

从此,在东土大地、洛河之滨、天子脚下,便有了中国最早的佛寺,它是佛教在中华大地上赖以发荣滋长的第一座菩提道场,历来被佛教界尊称为“释源、祖庭”。 白马寺内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寺内的主要建筑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后五座大殿错落有致,严谨有序。

大雄殿内的23尊元代“夹苎干漆”造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他们全都是由丝、麻制成,每尊重量仅有3到5公斤,从元代至今700多年来未经修缮,仍然色彩如新,是国内罕见的稀世珍品,也是白马寺的镇寺之宝。

中国第一座古刹是洛阳白马寺,中国第一座古塔是白马寺内的齐云塔,中原第一座比丘尼道场是白马寺内的齐云塔院,最早来华的印度僧人禅居于白马寺,最早传入的梵文佛经收藏于白马寺,他是中国最早的译经道场,中国的第一个汉人和尚在这里受戒,正是这些第一使得白马寺能够稳居中国伽蓝之首座,而永远彪炳于中国佛教史册之卷首。 时至今日,每年元旦,中外朋友都要聚集于白马寺来聆听“马寺钟声”,用108下钟声消除心中一切烦恼。

4.洛阳白马寺作文

若谈起洛阳,白马寺也是著名景点之一。

这白马寺究竟好在哪里?请随我这个小“导游”一同游览。一进入售票处,便是有名的放生池。

在这里,人们可以放生一条鱼。往池中一看,不少金鱼游来游去,生机勃勃、神情各异。

你看那条鱼,摆动着尾巴,游来游去,不时溅出几滴水花。它还把脸对着游客们,仿佛在说:“嗨,大家好啊。”

说完了,好像有些害羞,便吐出一个气泡,又钻到了碧绿的荷叶中,真是引人发笑。暖风拂面,阵阵花香也随之飘来,让人陶醉在其中。

不少游人纷纷驻足观赏起这些可爱的鱼儿们。再往前走,就是山门了。

这里有两匹宋代时候的马匹,它们可是大有来历。白马寺是天竺式的建筑物,用来纪念白马驮经的功劳。

这两匹高大的石马,粗壮的身材,眼睛在太阳的照射下放出两道光芒,显得炯炯有神。从远处看,真是有百步的威风,且透漏着慈祥。

近了看,这匹马身上有着缰绳,眼睛坚定地盯着前方,虽然经历了多年的风雨,却仍然露着那股不屈的精神,仿佛在思念着当时那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的日月,仍想奔跑一样。你看了这两座石雕,一定会称赞洛阳白马寺名不虚传。

前方就是传说中的天王殿。天王殿还真是名副其实,里面有四大天王守护着。

你看这持国天王,手持琵琶,一副慈善面,脑袋上还有一朵栩栩如生的莲花,看起来真是慈眉善目。可是,在那慈善眉中,却有着无比的锐气,芸芸众生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

在他面前,众人都恭恭敬敬的,敬畏这位神灵,祈求神灵保佑。只见它嘴角微动,仿佛还在说些什么。

我盯着它看,心说:“传说中的持国天王就在我们洛阳,我还真是自豪啊。”白马寺里还有一个特殊的池子,那池子在清凉台。

据说投进去硬币可以实现人的心愿,我马上问妈妈要了一块钱硬币,要知道,我可是八月的石榴——满脑袋点子,可不会傻乎乎地扔出去。我首先瞄准了水底的一朵花,经过多次比对,这才扔了过去。

“嗖”的一声,硬币在空中飞速射了过去,如同哈雷彗星撞地球一般,冲进了水池里。这时的硬币,表现如同一颗水雷,徐徐落下,真的落到了荷花(石雕)花心里,我真是开心极了,看来咱的技术就是好啊,估计运气也会很好。

哪想到正在我洋洋得意之时,这枚硬币不知怎的,竟然又落到了水池底下,莫非是我心不诚?真是奇怪,我看了一眼池子,心里想:“如果我会潜水就好了,趁没人的时候,就下去捞几枚。”突然,我脑袋一疼,心里一紧:“神灵显灵了!”抬头一看,哪里是什么神灵,原来是老妈跟我开玩笑,真是半夜里做恶梦——虚惊一场。

寺内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比如天王殿、大雄殿、接引殿等。而且,寺中还有不少石榴树,那些石榴据说都是八月的莲藕——又鲜又嫩。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么:白马甜榴,一实值牛,可惜我没这口福啊。大家如果在石榴成熟的季节来,可要多买一些,它可代表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呢。

这就是我们洛阳的白马寺,我为洛阳有这样的风景胜地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5.洛阳城里风光好的诗词

山水诗是唐代诗歌流派,是继承东晋陶渊明的山水田园派。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诗歌多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山水诗: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形容白马寺的诗句

《游白马寺》年代: 宋 作者: 张耒秋林转层崖,步踏落叶响。

森森夹路竹,矗矗羽林仗。精庐隐深坞,门启台殿敞。

累累霜果悬,落落寒木壮。房深灯火暖,纵饮颇酣畅。

山寒夜已深,岭白月微上。天明寺南去,幽路隘而昉。

林分径忽断,浅涧阔逾丈。崩奔被涧石,大小非一状。

丸丸列囷廪,落落排瓮盎。鸣泉走石罅,联络弄清涨。

喧颓竞飞漱,派泻或平漾。群行命朋俦,困息植吾杖。

沿松见奇鼠,石蟹侑朝饷。深行耳目静,挤险谁复让。

寒联老木阴,暖值丹崖旷。秋晖堕平野,暮鸟啼青嶂。

徜徉未知返,欲去意先怆。膏粱与薇蕨,美恶随所尚。

当其两自得,厌满绝余望。乃知山林乐,岂为隐者妄。

况吾不事事,枯槁理则当。遑遑施仁义,此固圣贤量。

我自沮溺徒,疏顽安可强。张耒,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

因其仪观甚伟,魁梧逾常,所以人复称其“肥仙”。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殁于政和四年(1114),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

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7.两句关于洛阳的诗句

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

这是司马光《洛阳看花》一诗中的诗句。

关于洛阳牡丹牡丹曾有这样一个传说:牡丹花本来是长安多,有一年冬天,武则天写下诏令: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到次日凌晨,百花皆开,只有牡丹不放。武则天大怒,把它们贬植洛阳。谁知牡丹一到洛阳,居然竞相怒放。武则天下令用火来烧,结果火虽烧焦了枝干,花却更为夺目。

8.求含”洛阳”的诗词 越多越好 谢谢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始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增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贾生

王安石

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

所论多感慨,自信肯依违.

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

应须蹈东海,不但涕沾衣.

登郢州白雪楼

白居易

白雪楼中一望乡,青山簇簇水茫茫。

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洛桥晚望

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行人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 月明直见嵩山雪。

送应氏

曹植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赞美洛阳白马寺的诗词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