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百年之后,谁又还记得谁?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的一段插曲《千百年后谁还记得谁》那富含人生哲理的歌词,粗犷而略带凄凉的旋律与那感人肺腑的画面一瞬间攫住我的心,定格成永恒的美丽。浑着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厚重,在金戈铁马与猎猎战旗声里,我听到了人性至真至纯的呼唤。也许,时光到了今天,人们才更真实地认识到在功业与权势的背后,那一缕知己之音的可贵。“当时你给我一个笑脸,让我心跳一辈子,使我的目光永远溶进了你的背影。岁月老去,我已不能爱,转过身往事突然清晰,重复你的目光,再也难串起我的记忆夜深深,梦成灭人沉醉。既然离别难免,今生何必相会。流星闪过,莫需伤悲。千百年之后,谁又还记得谁,记得谁……”
——题记佛说:“前生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相遇是一种缘,没有商量就这样我们彼此相遇。如果还有什么如果,那么我遗憾的是,我们相遇的太晚。缘分的天空漂浮着很多的白云,有你有我最初的印象,对彼此微笑,一如当年。可是,千百年后我们谁还记得谁?谁还是谁窗前的那一轮明月?谁还是谁梅林里低吟的诗词?拽一瞥冬夜里的目光,驱散落寞的浮云;掬一把落花的柔情,温暖寂寞的流水。飘飞的梅花,带着浅浅的忧伤,簌簌地撕开夜的宁静,轻轻地惹碎流离的梦尘。梦里的伊人依旧在回望的西窗,弹响那曲落花弦。伊人的笑靥,在风中摇曳出那缕幽香,依旧是红酥手中一缕婉转的音韵。情过相思浓,梦里回荡的那抹足音,依旧是香腮唇边一滴相思的清泪。淡淡的暗香,划过纤纤心尘,在风起的一刹,幽香凝固、思念沉沦……我不知道;千百年后我会记得谁?人死后真的还有下辈子吗?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问这样的问题,只会让人大笑的。这一秒的心情,下一秒也许会变。所以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就在幻想,人会有下辈子,希望下辈子能够拥有这辈子的记忆。殊不知,人去心空,思想烟灭,爱火也会冷熄,曾经为谁跳动过的心也化为化学物质,融入大自然;千百年之后,一切的爱都变成了童话,一切的情都成了满山的化石。人生短暂,相聚的时光太匆匆,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好时我们彼此珍惜,坏时我们彼此遗忘;留下美好的回忆,作为老时的甜蜜,不求期待来生。千百年后谁又记得谁?也许,每个人都只是另一个人生命中的过客,或许陪你走过了很久远的路程、抑或只是回眸.但当相遇的时刻,你给我一个笑脸,让我心跳一辈子。彼此亦然已融刻进彼此的心灵、生命中,恰如平行的两条铁轨在某一刻不期而遇。一起共行,看路途的风景光彩。突然,在还没来得及的时候却又再次撕裂,欲要追随而去。然而,各自的旅程,还在继续。别离,原是必然。岁月慢慢的老去,我已不能再爱。转过身,看往事突然清醒,脑海里重复你逝去的目光,为什么?再也难唱起我的记忆.原来,人生,只不过是一趟没有返程的列车旅行。明白了,所以我们会奢望,会期待,哪怕是一场转瞬的烟花。我也只在乎她最美的那一刻。千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千百年后,你长成了你,我遇到了你。也许这就是前世的注定,待瓢取一壶幽情,手捧一江寒秋。昨日的你会过问今日的我,今日的我亦会寻觅昨日的你。是否还记得三生石上的浅言,往昔,你的微笑抹红了一片晚霞;今朝,我的悲伤在你的汪洋里难收。回眸过往的沧桑,细软的海滩,你又为谁伤心地落了泪。让你的脚前成了汪洋让你走不出自己的浮萍。时间弹指间从招摇中灰飞烟灭,落入那默默的却未曾哭泣的衣冢。万水千山总是情,却依旧抵不过尘埃。千百年后我们还会想起曾经的生生依依吗?岁月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日日夜夜,会不会终归为那山盟海誓的天涯叹息? 千百年后谁还会记得谁?没有你我的千百年后将会怎样,没有我你的千百年后又将怎样。饮一口忘情水,冲破凡尘困境。转转弯弯,断断续续。夜深静眠,浅浅的问候,深深的祝福。不去奢望千百年后的迷离,不去想象悠远的点滴。千百年后,我们不能把握;但千百年前,我们相识相知。心语由心间升起:“亲爱的朋友,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你的陪伴,有你的掌声,我真的不知道我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我对你们的爱,不需要承诺,不需要誓言,不管我们的未来怎样。一壶浊酒喜相逢,往日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夜深人静,读古人的故事,深深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刘项之争,屈原沉江,桃园三结义,玄武门之变……一本书,一段文字,甚至寥寥数语,便可勾勒近百年人生的轰轰烈烈。人生,如清烟,如朝露,这种感叹不仅是悲哀,更是沧桑、无奈和悲壮。百年沧桑,千秋功业,又如何呢?不过清烟一缕。千百年以后谁还会记得谁?这是帝王的感慨!
2.冬天相思的诗句
描写冬天的诗句古诗句精选:
1、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2、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3、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4、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5、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清·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6、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7、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8、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唐·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9、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清·洪升《雪望》
10、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11、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唐·刘驾《苦寒吟》
1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14、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1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找一些关于月夜和冬夜的诗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前两句抓住色彩来描绘日落时江面的瑰丽景色,后两句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栏目:唐诗鉴赏 作者:情诗网 2004-11-12 7:52:15 浏览:83844 相关信息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
4.描写冬而思乡的诗句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 (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圣诞花殷红如血 开在千里外的城市 空气变得阴冷 清晨妈妈的电话打来,几句叮嘱的声音,苍老温馨,温暖着冻僵的记忆。 这个城市繁华空旷,膨胀着虚浮的快乐,而我,满目荒芜,找寻陌生的熟悉。 你的手伸过来的时候,我隐忍着的疼痛与柔弱,层层蕴开。 你说,该回家了。这里虽繁盛喧嚣,却始终不属于我们。
乡音袅袅,生生扯落我眼底的泪。 没有谁甘愿如游魂 飘浮在异地他乡 让我们朝思暮想的家,日益荒芜颓败,如风烛残年般老人的叹息,声声涕泪。 我们也有意气风发,也是孤傲狂放,不可一世。但心底却始终有道与生俱来的伤口,一触即痛。悲凉的是,我们生长在同一蓝天下同一国土,那土,却有着优劣之分。 有一段心事曾简单晴朗,透着淡淡的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