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马有关的古诗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希望能帮到你。
2.谁有和马有关的俗语或诗句?
马勃牛溲:马勃,菌类;牛溲,车前草。
比喻至贱之物 马不停蹄: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 马尘不及:比喻赶不上,跟不上 马齿徒增:《谷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后因以“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马到成功: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 马耳东风:东风吹过马耳。
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或互不相干。语出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之二:“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马腹逃鞭:《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 马革裹尸:亦作“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谓英勇作战,死于战场。
于战场 马工枚速:谓汉司马相如、枚皋二人为文,一工一速 马角乌头:《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於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后因以“马角乌头”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马龙车水:犹言车水马龙 马鹿易形:变易马鹿的形象。语本《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
后以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马毛猬磔: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后因以“马毛猬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马面牛头:犹牛头马面 马牛襟裾:穿衣服的马牛。
讥人不明道理、不识礼仪 马牛其风: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
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
’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马前泼水:元杂剧《渔樵记》写汉朱买臣家贫,卖薪自给,行歌诵书,妻羞之,求去。
后买臣拜太守,妇要求复婚,买臣泼水于马前,令妻收回,以示夫妻不能再合。后因以“马前泼水”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 马去马归: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
后因以“马去马归”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马如流水:形容人马熙攘 马如游龙: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语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马入华山:《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因以“马入华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马上得天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
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后因以“马上得天下”为武功建国之典 马上房子:谓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马上功成:犹言马上得天下 马上看花:犹言走马看花 马上墙头:指男女青年相恋之处 马首是瞻:古代作战时,士兵看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比喻服从指挥或乐于追随别人行动。
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杜预注:“言进退从己。”
马首欲东:谓东归;返回。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
余马首欲东。’乃归。”
杨伯峻注:“秦兵在西,东则归矣。” 马瘦毛长:比喻人穷志短 马水车龙:犹言车水马龙 马咽车阗:形容车马繁多,非常热闹 马仰人翻:形容混乱或忙乱不堪的样子 马中关五:犹言鲁鱼亥豕 马壮人强:犹言人强马壮 马捉老鼠:比喻瞎忙乱 马足车尘: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 马足龙沙: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
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宝马香车:名贵的良马,华丽的车子。借指富贵之家出行的排场 北叟失马:犹塞翁失马。
喻因祸得福 持戈试马: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 洗兵牧马: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 系马埋轮:谓敌人进攻时,系住马,埋车轮于地,以示固守不退。
语本《孙子·九地》:“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曹操注:“方,缚马也;埋轮,示不动也。”
瞎马临池: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后因以“瞎马临池”比喻处境危险而犹暗昧无知 老马识途:《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后因以“老马识途”比喻对某事富有经验,能为先导 老马嘶风:喻人老而犹有雄心 老马为驹:御老马如驹。
喻失敬老之礼。《诗·小雅·角弓》:“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
郑玄笺;“比喻幽王见老人反侮慢之,遇之如幼稚,不自顾念后至年老,人之遇己亦将然。”一说比喻年虽老而犹有壮心,不虑后之难及。
朱熹集传:“如老马惫矣,而反自以为驹,不顾其后,将有不胜任之患也。”故亦以喻不以老迈为嫌 弊车羸马:破车瘦马 避世金马:《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
宫殿中可以。
3.关于马的诗句,十个.
关于马的诗句
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王昌龄《出塞二首》
3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孟郊《登科后》
5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6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徐锡麟《出塞》
7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8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10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陶渊明《饮酒·其五》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岑参《逢入京使》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李白《送友人》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 李煜《忆江南·多少恨》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王维《观猎》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杜甫《登岳阳楼》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 戚继光《马上作》
宝马雕车香满路。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 王维《送别》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 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 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 —— 刘彻《天马二首·其一》
看章台走马,长堤种取,柔丝千树。 —— 吴文英《水龙吟·过秋壑湖上旧居寄赠》
勍敌猛,戎马殷,横阵亘野若屯云。 —— 何承天《战城南》
日色马上明,波痕鹭边浅。 —— 王闿运《秋晓风日偶忆淇上》
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 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 —— 刘彻《天马二首·其一》
4.请提供关于"马"的句子和诗句还有短文
咏马 【唐】韩琮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文章布封《马》 /s?ie=gb2312&bs=%5c%c2%ed+%b2%bc%b7%e2&sr=&z=&cl=3&f=8&wd=%c2%ed+%b2%bc%b7%e2&ct=0。
5.关于老马识途的文言文
“老马识途”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原文:
管仲、隰朋(1)从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而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马而随(9)之,遂(10)得(11)道。行(12)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13)山之阳(14),夏居山之阴(1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 以(19)管仲之圣(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21)师(22)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23)之智,不亦过(24)乎?
注释:
1.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
2.伐:讨伐
3.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现在的滦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4.往:出征
5.反:通“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终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阳:山之南水之北
15.阴:山之北水之南
16.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7.掘:挖
18.得:找到
19.以:凭借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为难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23.圣人:有智慧的人
24.过:过错
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
亲~你好!````(^__^)````
很高兴为您解答,祝你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家庭和谐,天天开心!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另发或点击向我求助,答题不易,请谅解.
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下面的【采纳为满意回答】或者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点击【评价】,谢谢!
你的好评是我前进的动力!! 你的采纳也会给你带去财富值的。(祝你事事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