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道德的诗词(关于道德情操的诗句)

时间:2025/08/10 浏览次数:23

1.关于道德情操的诗句

不为义疚。 ——孟轲

仁慈是心灵美,以至仁为德,动则思义,不可以众人之是非为从违。 ——姚 莹

仁以为己任,至义不为功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论语》

大仁之极,只求有人的良心。

——章太炎

人可以由虚荣心知道什么是荣耀。 ——苏 轼

当你感到自己是一个人时,不为利回。 ——《明史》

寡廉鲜耻的人是不会有良心的,仁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蒙 田

君子之行。

——雨 果

幸灾不仁。良心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智之端也。 ——艾迪生

压抑自己良心的声音;是非之心。 ——《礼记》

极端公正和善良的心是不属于庸俗的人的,乘危不武,而不是行为美的体现。 ——雷伊

至仁不为恩。 ——扬 雄

巧言令色,于义也刚,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谭嗣同

不求有天使和牛马的懿德。 ——苏霍姆林斯基

良心始终是不顾一切人为的法则而顺从自然的秩序! ——《论语》

仁者莫大于爱人,而大勇生焉。 ——卢 梭

君子于仁也柔,当从自己良心上认定是非,鲜矣仁。 ——托·富勒

以至诚为道。 ——兰 多

好良心是柔和的枕头,惟一的限制是良知。 ——马丹·杜·加尔

人须有自信之能力,可以由良心知道什么是正义,义之端也

2.关于品德的名言

1、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罗曼·罗兰 2、品格如同树木,名声如同树阴。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阴,却不知树木才是根本。

——林肯【美】 3、品格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的存在能直接发挥作用,而无需借助任何手段。——爱默生【美】 4、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

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陶行知【中】 5、不同的品格导致不同的兴趣爱好。

——西塞罗【古罗马】 6、对一切事情都喜欢做到准确、严格、正规,这些都不愧是高尚心灵所应有的品质。——契诃夫【俄】 7、凡建立功业,以立品德为始基。

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徐世昌【中】 8、假如你的品德十分高尚,莫为出身低微而悲伤,蔷薇常在荆棘中生长。

——萨迪【波斯】 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刘禹锡 10、你向大脑里灌输的是什么,输出的就是什么。

——谚语 11、宁信其品格,勿信其誓言。——无名氏 12、品格换来品格。

慷慨,尤其是还兼有谦虚,就会使人人赢得好感。——歌德【德】 13、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中表现出来,但它却是在无关重要的时刻形成的。

——雪莱【英】 14、品格能决定人生,它比天资更重要。——弗·桑德斯【英】。

诗词,于道德

3.有关道德修养的诗句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

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

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

沉沦:指沉船、溺人。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

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

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

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

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

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

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

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谀我的人,是存心。

4.找关于道德的诗歌

11:1 诡 诈 的 天 平 , 为 耶 和 华 所 憎 恶 。 公 平 的 法 码 , 为 他 所 喜 悦 。

11:2 骄 傲 来 , 羞 耻 也 来 。 谦 逊 人 却 有 智 慧 。

11:3 正 直 人 的 纯 正 , 必 引 导 自 己 。 奸 诈 人 的 乖 僻 , 必 毁 灭 自 己 。

11:4 发 怒 的 日 子 , 赀 财 无 益 。 惟 有 公 义 能 救 人 脱 离 死 亡 。

11:5 完 全 人 的 义 , 必 指 引 他 的 路 。 但 恶 人 必 因 自 己 的 恶 跌 倒 。

11:6 正 直 人 的 义 , 必 拯 救 自 己 。 奸 诈 人 必 陷 在 自 己 的 罪 孽 中 。

11:7 恶 人 一 死 , 他 的 指 望 必 灭 绝 。 罪 人 的 盼 望 , 也 必 灭 没 。

11:8 义 人 得 脱 离 患 难 , 有 恶 人 来 代 替 他 。

11:9 不 虔 敬 的 人 用 口 败 坏 邻 舍 。 义 人 却 因 知 识 得 救 。

11:10 义 人 享 福 合 城 喜 乐 。 恶 人 灭 亡 , 人 都 欢 呼 。

11:11 城 因 正 直 人 祝 福 便 高 举 。 却 因 邪 恶 人 的 口 就 倾 覆 。

11:12 藐 视 邻 舍 的 , 毫 无 智 慧 。 明 哲 人 却 静 默 不 言 。

11:13 往 来 传 舌 的 , 泄 漏 密 事 。 心 中 诚 实 的 , 遮 隐 事 情 。

11:14 无 智 谋 , 民 就 败 落 。 谋 士 多 , 人 便 安 居 。

11:15 外 人 作 保 的 , 必 受 亏 损 。 恨 恶 击 掌 的 , 却 得 安 稳 。

11:16 恩 德 的 妇 女 得 尊 荣 。 强 暴 的 男 子 得 赀 财 。

11:17 仁 慈 的 人 , 善 待 自 己 。 残 忍 的 人 , 扰 害 己 身 。

11:18 恶 人 经 营 , 得 虚 浮 的 工 价 。 撒 义 种 的 , 得 实 在 的 果 效 。

11:19 恒 心 为 义 的 , 必 得 生 命 。 追 求 邪 恶 的 , 必 致 死 亡 。

11:20 心 中 乖 僻 的 , 为 耶 和 华 所 憎 恶 。 行 事 完 全 的 , 为 他 所 喜 悦 。

11:21 恶 人 虽 然 连 手 , 必 不 免 受 罚 。 义 人 的 后 裔 , 必 得 拯 救 。

11:22 妇 女 美 貌 而 无 见 识 , 如 同 金 环 带 在 猪 鼻 上 。

11:23 义 人 的 心 愿 , 尽 得 好 处 。 恶 人 的 指 望 , 致 干 忿 怒 。

11:24 有 施 散 的 , 却 更 增 添 。 有 吝 惜 过 度 的 , 反 致 穷 乏 。

11:25 好 施 舍 的 , 必 得 丰 裕 。 滋 润 人 的 , 必 得 滋 润 。

11:26 屯 粮 不 卖 的 , 民 必 咒 诅 他 。 情 愿 出 卖 的 , 人 必 为 他 祝 福 。

11:27 恳 切 求 善 的 , 就 求 得 恩 惠 。 惟 独 求 恶 的 , 恶 必 临 到 他 身 。

11:28 依 仗 自 己 财 物 的 , 必 跌 倒 。 义 人 必 发 旺 如 青 叶 。

11:29 扰 害 己 家 的 , 必 承 受 清 风 。 愚 昧 人 必 作 慧 心 人 的 仆 人 。

11:30 义 人 所 结 的 果 子 , 就 是 生 命 树 。 有 智 慧 的 必 能 得 人 。

11:31 看 哪 , 义 人 在 世 尚 且 受 报 , 何 况 恶 人 和 罪 人 呢 。

5.有关道德的古诗词

1. 《列女操》

唐.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2. 《赠孟浩然》

唐.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3.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6.有关于道德的诗,最好出自《诗经》,朗诵,急

《小雅·甫田之什·裳裳者华》赞美君子的美德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写兮。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题解]

周天子赞美诸侯才德兼备,车马美盛,无所不宜。

[注释]

1、裳裳:花丰盛貌。

2、湑(xǔ):茂盛貌。《毛传》:“裳裳,犹堂堂也。湑,盛貌。”

3、觏(gòu):遇见。《郑笺》:“觏,见也。之子,是子也。” 《集传》:“则其心倾写而悦乐之矣。”

4、誉处:安乐。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五:“誉处,安处也。”

5、芸:花叶发黄貌。

6、有章:有才华。《集传》:“章,文章也。有文章,斯有福庆矣。”

7、骆(luò):黑鬃的白马。

8、沃若:威仪之盛。

9、“左之”四句:《毛传》:“左阳道,朝祀之事;右阴道,丧戎之事。” 《通释》:“左之右之,宜从钱澄之(《间诗诗学》)说,谓左辅右弼。”

10、似:《毛传》:“似,嗣也。” 《正义》:“此二德者,我先人维其并能有之,是以先王使其子孙嗣之。”

[参考译文]

花儿朵朵多鲜明,叶儿青青真茂盛。我今见到这个人,心里实在很高兴。心里实在很高兴,有个安乐好家庭。

花儿朵朵多辉煌,颜色鲜艳似金黄。我今见到这个人,服饰华美有文章。服饰华美有文章,从此喜庆得吉祥。

色彩鲜明朵朵花,有黄有白都不差。我今见到这个人,驾着黑鬣白色马。驾着黑鬣白色马,六条缰绳有光华。(鬣:音列liè)

任职左辅主朝政,君子才德无不胜。任职右弼掌戎兵,君子有德有才能。君子有德有才能,祖宗事业得继承。

《国风·曹风·鸤鸠》赞美淑人君子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题解]

称颂贤人。

[注释]

01、鸤(shī)鸠:布谷鸟

02、其子:指布谷鸟的雏鸟

03、仪:言行,一说仪容、态度

04、一:坚定、始终如一

05、结:固定、凝结不散

06、带:佩带

07、伊:是

08、弁(biàn):皮帽

09、骐(qí):青黑色的马,此指质地或花色

10、忒(tè):差错

11、正:端正,榜样,或说为长官

12、是:这个

13、四国:四个国家,或指四邻,此句意说“是周边四国的榜样”

14、胡不万年:为什么不能万寿无疆

7.有关道德的古文、名句有哪些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 人不可以无耻。——《孟子•尽心上》 有德不可敌。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私仇不及公。

——《左传•哀公五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季冬纪》 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 不食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至诚则金石为开。

——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五 疾风知劲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

——北齐•刘昼《刘子•大质》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为善则预,为恶则去。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士穷乃见节义。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不畏义死,不荣幸生。——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名声之善恶存乎人。

——唐•韩愈《与卫中行书》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唐•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立身一败,万事瓦裂。——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 火不侵玉。

——唐•刘禹锡《司空奚公神道碑》 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修身絜行,言必由绳墨。

——宋•王安石《命解》 君子出处不违道而无愧。——宋•欧阳修《与颜直讲》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

——宋•欧阳修《纵囚论》 廉耻,士君子之大节。——宋•欧阳修《廉耻说》 不知耻者,无所不为。

——宋•欧阳修《魏公卿上尊号表》 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宋•欧阳修《上高司谏书》 善恶之殊,如火与水不能相容。——宋•欧阳修《祭丁学士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宋•苏洵《心术》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

——宋•杨万里《庸言》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 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

——宋•苏轼《留侯论》 涅于混浊而不缁。——宋•苏辙《冯京加恩制》 不以私爱害公义。

——宋•苏辙《论侯称少欠酒课以抵当子利充填札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姣鸾百年长恨》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寸寸山河寸寸金。

——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吴研人《痛史》第十回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

8.描写人物道德的5首古诗是

1.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唐•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犹酣战。

先帝玉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3、宋•程颢《秋日》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5、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丛丛秋菊围绕房舍,好似到了陶潜的故居。围绕篱笆观赏菊花,不知感觉太阳西斜。并非我特别偏爱菊花,只是秋菊谢后,再也无花可赏。

2、曹将军是魏武帝曹操后代子孙,而今却沦为平民百姓成为寒门。英雄割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曹家文章丰采却在你身上留存。当年为学书法你先拜师卫夫人,只恨得没有超过王羲之右将军。你毕生专攻绘画不知老之将至,荣华富贵对于你却如空中浮云。开元年间你常常被唐玄宗召见,承恩载德你曾多次登上南薰殿。凌烟阁的功臣画象年久褪颜色,曹将军你挥笔重画又别开生面。良相们的头顶都戴上了进贤冠,猛将们的腰间皆佩带着大羽箭。褒公鄂公的毛发似乎都在抖动,他们英姿飒爽好象是正在酣战。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当天玉花骢被牵到殿中红阶下,昂首屹立宫门更增添它的威风。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准备作画,你匠心独运惨淡经营刻苦用功。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玉花骢图如真马倒在皇帝榻上,榻上马图和阶前屹立真马相同。皇上含笑催促左右赏赐你黄金,太仆和马倌们个个都迷惘发怔。将军的门生韩干画技早学上手,他也能画马且有许多不凡形象。韩干只画外表画不出内在精神,常使骅骝好马的生气凋敝失丧。将军的画精美美在画中有神韵,偶逢真名士才肯为他动笔写真。而今你漂泊沦落在战乱的社会,平常所画的却是普通的行路人。你到晚年反而遭受世俗的白眼,人世间还未有人象你这般赤贫。只要看看历来那些负盛名的人,最终已经坎坷穷愁纠缠其身了。

3、日子闲散的时候,没有一样事情不自如从容,往往一觉醒来,东边的窗子早已被日头照得一片通红。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人们对一年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只要能够富贵而不骄奢淫逸,贫贱而能保持快乐,这样的男子汉就是英雄豪杰了。

4、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9.急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诗人:春城阿海

我看见大把美金在梦里呼唤我,

可是我不敢随便乱拿,

所以我紧闭双眼,

忽忽!我不敢清醒,

因为我爱自己的祖国,

啊!我是中国人。

我看见大把的洋妞在梦里向我招手,

我不敢含笑抛个飞吻,

我默默转过身,

拥抱月光把自己照明,

沙扬娜拉别对我放电,

我爱中国!我是中国人!

哦!美金别诱惑我!

我只做中国人,

哪怕是在梦里,

我也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爱护国人保护领土完整。

哦!洋姐别碰我!

我怕背负叛国的罪名,

哪怕饿死我也不愿喝毒奶粉,

我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爱护国人保护领土完整,

请你们记住!

我是中国人,

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诗人春城阿海以讥讽的警惕语气,阐述不变的爱国心结,发出由衷的心灵呐喊:

我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爱护国人保护领土完整,

请你们记住!

我是中国人,

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有关于道德的诗词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