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洛阳龙门的诗词(描写龙门的诗句)

时间:2025/07/18 浏览次数:16

1.描写龙门的诗句

1、看龙门、锦标双取宋 李曾伯 《水龙吟·梅边连辔偕来》2、龙门种定入龙门宋 无名氏 《鹊桥仙·元家道保》3、快乘霹雳化龙门宋 无名氏 《西江月·三级掀腾波浪》4、谁复见、万古龙门元 凌云翰 《苏武慢·君实园中》5、已能蹑足龙门过宋 释慧远 《偈颂一百零二首》6、可怜龙门远知客礼首座宋 释绍昙 《偈颂一百零二首》7、向道龙门无宿客宋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8、一跃龙门看化身宋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9、昨夜龙门无宿客宋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10、龙门一合士民喜宋 宋太宗 《缘识》。

2.描写龙门石窟的古诗句有哪些?

1、龙门山色

劈破层峦一水来,俨然双阙向城开。

千龛佛像唐雕凿,万世神功禹削裁。

[作者]吕维祺,明河南新安人,字介孺,号豫石,万历进士,曾任吏部主事,后退居洛阳。

[注释]禹削裁:相传 “伊阙”、“龙门”是大禹治水时所凿,故称万世神功。唐雕凿:此系比喻之辞,因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493年) 前后,以后魏、北齐、隋、唐、北宋等各代均继续有营造,非唐朝一代之功。

2、无题

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

滩声千鼓辇,石壁万龛窦。

金银佛寺古,夜籁笙竽奏。

惟当效乐天,早晚弃冠绶。

[作者] 苏过,北宋文学家,字叔党,苏轼幼子,时人称小坡。苏轼连年遭贬,苏过均随行,苏轼死后,他定居于颍昌 (今河南许昌) 斜川,自号斜川居士。

[注释] 峥嵘:山势高峻。挹:拱卫的意思。鼓辇:军队的鼓乐仪仗。《礼》:“君子听鼓辇之声,则思将帅之臣。”窦:孔穴,指佛龛洞穴。乐天:即白居易,乐天为其字。冠绶:作官人的帽和印纽丝带。弃冠绶,即弃官归隐。

3、龙门游眺

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

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

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日落望都城,人间何役役。

[作者]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注释] 凿山二句:写龙门两山隔伊水雄峙的情景,想起了它的悠久历史和古老传说:《水经注》云,“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并说两山中断就像天斧辟开一样。

都门二句:写隋唐时洛阳城正南的定鼎门和龙门山遥遥相望,而龙门一带朝夕弥散着佳气云雾。精舍二句:描写龙门的寺庙和石窟,佛寺依山而建,楼层相叠,佛龛因壁而凿,数以千计。人间句:为人们终日为生活而奔忙发出感叹。

4、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作者] 杜甫,唐开元二十四年 (735年)举进士,不第,离开长安,游齐赵,路过洛阳时题咏。

[注释] 奉先寺:唐代龙门著名的十寺之一。为唐高宗时雕凿,武则天曾资助脂粉钱2万贯,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最精妙的洞窟,其中主佛卢舍那佛像高17.

4米,头高4米,耳长1.

8米,是迄今保存的龙门佛像中最大的一尊。

招提:首句“招提”,指寺僧,言自己与他一起游览,后句“招提”,是指佛教寺院,为佛教用语,此处指奉先寺。虚籁:

籁,泛指声音;

虚籁,就是风。

天阙句:指两山对峙的龙门,高耸得好似逼近了天上的星辰。象纬,星象经纬,指日月星辰。云卧句:写奉先寺的高寒,宿奉先寺如宿云中,故说:“衣裳冷”。

5、龙门怀古

元魏史余遗万佛,龙门壁上历千秋。

环屏洛邑连峰抱,遥指黄河入海流。

人伫碧空风瑟瑟,梦回幽窟思悠悠。

缅怀无限苍茫意,清浊倾壶醉倚楼。

[作者] 爱新觉罗·溥杰,作于1964年秋。爱新觉罗·溥杰(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乳名誉格,字俊之,号秉藩,满族,清朝宗室,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同母弟。溥杰生于北京醇亲王府,是家中的次男,父亲是第二代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母亲瓜尔佳氏·幼兰。

[注释] 元魏:龙门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开始营造;孝文帝姓元,故称元魏。伫:伫立,长时站立。

洛阳,龙门,诗词

3.描写洛阳的诗词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 李贺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

30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

31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唐 李白

32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34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吴均

35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晋 萧衍

36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唐 谢珧

37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唐 崔颢

38洛阳三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唐 崔颢

39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唐 江左

40洛阳谁不死? 戡死闻长安。 唐 白居易

4.形容龙门石窟的诗句

形容龙门石窟的诗句有: 瑰宝珍窟百丈岩,神工鬼斧历千年。

丰肥秀瘦佛卓逸,唐楷魏碑书玉篇。满城国色佳丽众,半壁佛缘游人稠。

遍寻王都少子建,一线洛水默默流。四百余年鬼斧多,神光奕奕两山阿。

魏碑唐楷今犹在,伊水悠悠几烂柯?此地龙门向日开,西山异景入帘来。石窟造就千佛是,峭壁高添万圣台。

佛传千载瑞,岸带万枝香。更觅白公韵,吟诗忆大唐。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以上诗词全文如下:(1)“瑰宝珍窟百丈岩,神工鬼斧历千年”出自《七律·龙门石窟观后》:瑰宝珍窟百丈岩,神工鬼斧历千年。丰肥秀瘦佛卓逸,唐楷魏碑书玉篇。

遥想旧时宏盛貌,堪怜今日朽残颜。何当运用高科技,一举整容同复原?(2)“满城国色佳丽众,半壁佛缘游人稠。

遍寻王都少子建,一线洛水默默流。”出自《五古·忆甲申年牡丹时节谒龙门石窟》:满城国色佳丽众,半壁佛缘游人稠。

遍寻王都少子建,一线洛水默默流。(3)“四百余年鬼斧多,神光奕奕两山阿。

魏碑唐楷今犹在,伊水悠悠几烂柯?”出自《七绝·观龙门石窟》:四百余年鬼斧多,神光奕奕两山阿。魏碑唐楷今犹在,伊水悠悠几烂柯?(4)“此地龙门向日开,西山异景入帘来。

石窟造就千佛是,峭壁高添万圣台。”出自《七律·游龙门石窟有感》:此地龙门向日开,西山异景入帘来。

石窟造就千佛是,峭壁高添万圣台。独运匠心书绝唱,巧夺神韵化青斋。

中华文化承千古,世界珍稀兴未衰。(5)“佛传千载瑞,岸带万枝香。

更觅白公韵,吟诗忆大唐。”出自《五律·咏龙门石窟》:洛阳名胜地,伊阙好风光。

照影青山俊,牵思碧水长。佛传千载瑞,岸带万枝香。

更觅白公韵,吟诗忆大唐。参考资料:。

5.求关于洛阳的诗句和有关的历史

历史: 戏答元珍——欧阳修 诗句: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始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增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历史: 贾生——王安石 诗句: 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 所论多感慨,自信肯依违. 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 应须蹈东海,不但涕沾衣. 历史: 洛阳牡丹——欧阳修 诗句: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我昔所记数十种,于今十年半忘之。 开图若见故人面,其间数种昔未窥。

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 洛人惊夸立名字,买种不复论家资。

比新较旧难优劣,争先檀价各一时。 当时绝品可数者,魏红窈窕姚黄肥。

寿安细叶开尚少,朱砂玉版人未知。 传闻千叶昔未有,只从左紫名初驰。

四十年间花百变,最后最好潜溪绯。 今花虽新我未识,未信与旧谁妍媸。

当时所见己云绝,岂有更好此可疑。 古称天下无正色,似恐世好随时移。

鞓红鹤翎岂不美,**色如避新来姬。 何况远说苏与贺,有类后世夸嫱施。

造化无情疑一概,偏此著意何其私。 又疑人心愈巧伪,天欲斗巧穷精微。

不然元化朴散久,岂特近岁尤浇漓。 争新斗丽若不已,更后百载知何为。

但令新花日愈好,惟有我老年年衰。 历史: 送应氏——曹植 诗句: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历史: 拟行路难——鲍照 诗句: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千斫复万镂, 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 列置帏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 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 对此长叹终百年。 历史: 别诗——范云 诗句: 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行路难——吴均 洞庭水上一株桐, 经霜触浪困严风。

昔时抽心耀白日, 今旦卧死黄沙中。 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规心学明月, 珊瑚映面作风花。 帝王见赏不见忘, 提携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张女弹, 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对君子, 遥遥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弃鸣篪, 争先拂拭生光仪。 茱萸锦衣玉作匣, 安念昔日枯树枝。

不学衡山南岭桂, 至今千年犹未知。 莫愁歌——萧衍 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 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 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 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 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 平头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 恨不嫁与东家王。

落日怅望——谢眺 昧旦多纷喧, 日晏未遑舍。 落日余清阴, 高枕东窗下。

寒槐渐如束, 秋菊行当把。 借问此何时, 凉风怀朔马。

已伤归暮客, 复思离居者。 情嗜幸非多, 案牍偏为寡。

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江总 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北风尚嘶马, 南冠独不归。 去云目徒送, 离琴手自挥。

秋蓬失处所, 春草屡芳菲。 太息关山月, 风尘客子衣。

哭孔戡——白居易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 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

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 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

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 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

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 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随众人,敛葬北邙山。 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贤者为生民,生死悬在天。 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 谓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 茫茫元化中,谁执如此权? 杨柳枝——白居易 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四望楼——曹邺 楼在洛阳东,今废。

秦时有贵公子贾虚每日宴其上。 背山见楼影,应合与山齐。

座上日已出,城中未鸣鸡。 无限燕赵女,吹笙上金梯。

风起洛阳东,香过洛阳西。 公子长夜醉,不闻子规啼。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辽西作————崔颢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 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 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渭城少年行————崔颢 洛阳三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

扬鞭走马城南陌,朝逢驿使秦川客。 驿使前日发章台,传道长安春早来。

棠梨宫中燕初至,葡萄馆里花正开。 念此使人归更早,三月便达长安道。

长安道上春可怜,摇风荡日曲江边。 万户楼台临渭水,五陵花柳满秦川。

秦川寒食盛繁华,游子春来不见家。 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 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

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 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

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台清酒就倡家。 下妇春来不解羞,娇歌一曲杨柳花。

赠轻车 ————崔颢 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

6.有关洛阳的诗词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

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 李贺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 30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 31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唐 李白 32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34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吴均 35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晋 萧衍 36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唐 谢珧 37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唐 崔颢 38洛阳三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唐 崔颢 39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唐 江左 40洛阳谁不死? 戡死闻长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唐 白居易 42风起洛阳东, 香过洛阳西. 三国 曹邺 43洛阳之兴衰,天下治乱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业, 永怀河洛间. 宋 陆游 45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 46长安重游侠, 洛阳富财雄。 唐 卢照邻 47欲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 司马光 48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三国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晋 左思 《三都赋》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汉 司马迁 52人间佳节惟寒食, 天下明园重洛阳。

宋 邵雍 53洛阳牡丹甲天下。 宋 54汉魏文章半洛阳。

汉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国魏 曹植 56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阳名园歌舞沉, 乱鸦啼破林几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晋 潘岳 60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唐 白居易 61洛阳访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古诗十九首之三》 63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华林满芳景,洛京遍阳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唐 王昌龄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许敬宗 68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唐 张九龄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贤 70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唐 武则天 7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 72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唐 徐凝 73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 唐 白居易 74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唐 张九龄 77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唐 苏颋 78缘忧武昌柳, 遂忆洛阳花。

唐 李商隐 79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宋 文及翁 80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杨万里 81千娇百媚看不够,魂牵三月洛阳花。

唐 木兰花 82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唐 于邺。

7.关于洛阳的十首古诗

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2,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韦庄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3,洛阳昔陷没,胡马犯潼关。天子初愁思,都人惨别颜。

——杜甫 《洛阳》4,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李白 《洛阳陌》5,洛阳有愚叟,白黑无分别。浪迹虽似狂,谋身亦不拙。

——白居易 《洛阳有愚叟》6,洛阳堰上新晴日,长夏门前欲暮春。遇酒即沽逢树歇,七年此地作闲人。

——白居易 《洛阳堰闲行》7,洛阳宫中花柳春,洛阳道上无行人。皮裘毡帐不相识,万户千门闭春色。

——冯著 《洛阳道》8,半醉忽然持蟹螯,洛阳告捷倾前后。 武侯腰间印如斗,郎官无事时饮酒。

——高适 《同河南李少尹毕员外宅夜饮时洛阳告捷遂作春酒歌》9,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10,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 《秋思》1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12,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 《《赏牡丹》》13,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韩愈 《《悼李花》》14,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

——韩愈 《李花二首》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6,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17,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王维 《洛阳女儿行》18,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李益 《上洛桥》19,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

——李贺 《洛阳城外别皇甫湜》20,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李白 《古风·其十九》21,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22,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王绩 《野望》23,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

——刘克庄 《莺梭》24,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杜甫 《寄韩谏议》25, 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崔颢 《辽西作》26,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27,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上陌,惊动洛阳人。——李白 《洛阳陌》。

8.求含”洛阳”的诗词 越多越好 谢谢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始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增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贾生

王安石

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

所论多感慨,自信肯依违.

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

应须蹈东海,不但涕沾衣.

登郢州白雪楼

白居易

白雪楼中一望乡,青山簇簇水茫茫。

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洛桥晚望

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行人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 月明直见嵩山雪。

送应氏

曹植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9.求描写洛阳龙门的现代诗词

一、千年龙门、默默守候(龙门.有感)

伊水悠悠——流淌着亘古千年的无言倾诉!

青山逦迤 ——延续着巍峨万里的入云坚守!

龙门有情,透露着突兀中原的含泪的微笑的凝寂;

牡丹浓谊,张扬着牵绕你我的沁脾的烈香的孤独!

品茗,于蓝天白云映衬、伊水青山交织、人潮商贾云集的古都洛阳,驱步于灰土寒风祚祚、蝇营狗苟混杂、前途末路朦胧的牡丹花城,别有一番道不出的滋味——今生何求?!今欲何求?!何去何从?!何以功成?!

行于路、虑于胸;

君子无愧于天地、丈夫振臂于歧途!

前路漫漫,山花烂漫,风景无限!

斯为勇夫,敢于进退;

斯为智者、善于取舍;

夫智勇?辨真奸,敢担当!

——也罢,伊水之畔,露出淡淡青芽!

二、守望伊水

序:闲来,忽然想起多年的好友;无意,翻起前日洛阳伊水随笔。竟似乎有此时心境,遂誊于下。

傲然

似直插霄宇

似褪去尘封

的宝剑

折射着亘古幽光

的龙门

千年

孤寂

淡淡地端详着

同样千年的伊水

悠悠

静谧

似乎在等待

又一个千年

看云飞燕落

听花开花谢

让星辰见证

这无言的守候

涅盘

有关洛阳龙门的诗词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