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时期人类和地理关系相关的古诗或典型事例人地关系发展的那一课
在古诗中,除了一些对自然地理方面的精彩描述外,又的诗句亦很贴切地反映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篙去烧畲”(刘禹锡)反映了男人烧山种地,女人下山背水.说明烧山种地这种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对涵养水源的森林破坏,造成山上水源枯竭,人们贫困,环境破坏形成恶性循环.“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王之涣)这是描写北方大草原人们的守猎活动,他们先放火烧草,后骑马射猎.反映出猎手们对草原上的野生动植物的大肆捕杀,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无知行为.“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唐"白居易)告诉我们应树立生态道德,爱护生灵,保护生态平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说明水土保持工作得重要性.我们只有保护好森林、保护好生态环境,水才清,源才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人类应认识这种规律,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关人口分布知识的内容也有诗句描述,如“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杜甫)反映出城市人口稠密集中而住房困难紧张,农村或城郊人口稀少分散.说明人口分布的城乡差别.从中可联想到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方式.“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唐"柳宗元)却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状况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歧视态度.“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张籍)最好用来说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利国利民.“遍身罗绮者,不时养蚕人”“十指不沾泥,粼粼居大厦”(唐"张愈)借以说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