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感受到杜甫豪迈的诗句有哪些?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释义:我何时有千万间漂亮的房子,供天下所有穷人在冬天里能每天都过的开开心心,房子无论被风吹雨打,都无动于衷,像山一样坚固!唉呀!我眼前什么时候能出现此屋,就算只有我的家破旧只有我受冻也值得。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释义: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由于大自然的偏爱,给了这儿神奇秀丽的景色,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层层云升腾,心胸荡然,极力张大眼睛把飞鸟归山映入眼帘。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俯瞰群山会是多么渺小。
3.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杜甫《画鹰》
释义: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好像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释义: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释义:大湖广阔浩瀚把吴楚两地东南隔开,天地象在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荡漾。
2.杜甫的作品
杜甫(712~770) 中国唐代诗人 。
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 ,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生平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 ,是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漫游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
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长安时期 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
六载曾应试制举;十载献大礼赋3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 。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
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
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流亡时期 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
长安陷落后,他从鄜州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琯案直谏忤旨 ,几近一死 。
长安收复后 ,回京任原职 。758年5月 ,外贬华州司功参军 ,永别长安 。
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先后写出了《 悲陈陶 》 、《春望》、《北征》、《羌村》 、“三吏”(《新安吏》 、《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传世名作。759年,关辅大饥 ,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辞官 ,经秦州 、同谷 ,于年底到达成都。
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漂泊西南时期 肃宗上元元年(760 )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8年 ,荆、湘3年 。
760年春 ,他已48岁,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 ,并断续住了5年 。其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 。
765年 ,严武去世 ,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 ,次年暮春迁往夔州 。
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他生活的最后2年,居无定所。
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 ,年59岁。
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之句 ,仍以国家灾难为念 。这11年 ,他写诗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5/7强 。
多是绝句和律诗 ,也有长篇排律 。名作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又呈吴郎》等。
诗歌创作 杜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
正如浦起龙所云:“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天宝后期,杜甫写了大量时事政治诗。
短篇如《洗兵马》、《有感》、《丽人行》、《三绝句》、《病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长篇如《夔州书怀》、《草堂》、《遣怀》,虽内容各异,但都是个人情感与事实相结合,抒情色彩较浓。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
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态度不同。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又上后园山脚》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岁暮》等。
《前出塞》、《后出塞》两组诗,既歌颂了战士的壮烈英勇,又谴责了君王拓边无厌和主将骄横奢侈;以一个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憎恨野蛮拉丁;但大敌当前,兵源缺乏,他只能忍痛含泪劝慰被征者,表现出作者内心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
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
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
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这是他经过长期飘泊 ,得到暂时休息后心境的表现 。
在《 屏迹 》、《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体现了杜甫诗歌和为人的另。
3.励志,豪放的诗句
【古典文言文】名言警句-成功励志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老骥伏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有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业精于勤,荒于嬉。
—— 韩 愈《进学解》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 陆 游《病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罗大经《鹤林玉露》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 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 陆 游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荀子•儒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 植《白马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 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
——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吕 坤《呻吟语•应务》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
4.杜甫描写“乡村”的豪迈诗句有哪些
杜甫描写“乡村”的豪迈诗句有
1、《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2、《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3、《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浣溪沙·麻叶层层叶光》
麻叶层层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5、《望岳》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6、《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雎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
5.杜甫写的豪放的田园诗
杜甫诗以记实写史为长,田园诗本就少,春季田园诗只此一首《江村》1、原诗欣赏: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2、作品欣赏:《江村》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当时作者的成都草堂刚刚建成,作者便作此诗借景抒怀,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
首联描写环境,一个“抱”字用得精妙,生动地描绘出溪水紧紧围绕江村的情态。颔联写景物之幽:燕子自来自去,鸥鸟相亲相近,江村景色的幽静跃然纸上。
颈联写人事之幽:老妻画棋盘,幼子弯针当作钓钩,各得其乐,也就引出了尾联中别无他求,心满意足的心境。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流畅,颇有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