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
意思是:说好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那到底是谁先忘掉对方?倾慕之情绵绵不觉的是那方故土故国。不知不觉间天色将晚,新曲将终,直到目光随着最后的一个音符飘向了云表,追随者几只惊鸿轻快的身影,渐行渐远。
“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出自职业写手小椴的《杯雪》题记。《杯雪》是一本连载在红袖添香的武侠小说,原名《乱世英雄传》。
“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出自美女武侠作家沧月的《大漠荒颜》,此文为东方幻想武侠网络游戏《墨香》的配套小说。
扩展资料
《杯雪》一书讲述了宋代的乱世之中,一段段交织侠义与友情的故事,并对历史、家国、情义都有了深入的探讨,诗词典故信手拈来,悲欢离合尽在笔下,代表了新武侠的极高水平。
2018年5月,《杯雪》以8.1分的优异成绩入选第三届“橙瓜网络文学奖”百强作品。
小椴,原名李氘,1973年生,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常居湖北随州,偶居深圳,有时浪迹四方。代表作品有《长安古意》系列、《乱世英雄传》(又名《杯雪》)《洛阳女儿行》《青丝井的传说》《隙中驹》 《借红灯》。
2001年首度写作小说,完成《杯雪》前三部《夜雨打金荷》、《停云》、《宗室双歧》,发表于《今古传奇·武侠版》创刊号。
2002年创作短篇小说《青丝井的传说》、《刺》、《隙中驹》;创作《长安古意》系列之《余果老》、《屠刀》、《商裳儿》;以上作品均发表于《今古传奇·武侠版》;完成长篇小说《脂剑奇僧录》,发表于《武侠故事》;完成《杯雪》后两部《传杯》与《秣陵冬》,发表于《今古传奇·武侠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杯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漠荒颜
2.哪一首诗歌是赞美徐秀娟的?
徐秀娟 1964年10月,徐秀娟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满族渔民家庭,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1981年8月,刚刚17岁的徐秀娟就跟随父亲徐铁林来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养鹤。 养鹤是保护区最累的活。
徐秀娟担水、配食、喂鹤、放鹤、清扫鹤舍、诊治护理病鹤,样样干得都十分出色,她单独饲养的幼鹤成活率达到100%。经过驯化的小鹤能听人指挥跳舞、飞翔。
国家领导人来保护区视察,曾观看徐秀娟的驯鹤表演,扎龙自然保护区的驯鹤技术也随之闻名中外。 1986年5月,徐秀娟完成了在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两年的学业后,离开了家乡,来到了江苏盐城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工作。
这里是丹顶鹤的主要越冬地,有大片的滩涂沼泽地,长满了芦苇、盐蒿,一条自北向南的复堆河天然地把沼泽地和村庄隔开,人迹罕至,是十分理想的丹顶鹤栖息地。在盐城保护区,徐秀娟的才干得到充分发挥。
并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钻研养鹤技术。在1986年召开的中国第三届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会议上,徐秀娟撰写的论文,受到专家的好评。
1987年9月15日,也就是徐秀娟在盐城工作了一年零四个月的一天夜晚,她为了寻找一只走失的天鹅而牺牲在复堆河中。徐秀娟是我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她将23岁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一生热爱并为之呕心沥血的养鹤事业。
为了纪念这位年轻的护鹤天使,江苏盐城和齐齐哈尔市扎龙自然保护区分别修建了纪念馆、纪念碑,宣传徐秀娟的事迹,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热情。《仙子在鹤园》 那一天 你离开家园 衣袂翩翩飞舞 直上白云间 寻遍琼楼玉宇啊 不怕高处寒 只为寻找那心爱的丹顶鹤 你要踏遍万水千山 转眼间 你走得太远 天路纵横交错 迷失你了回家的双眼 仙鹤绕行而来啊 带你入鹤园 只为驱走你那无边的孤独 她们要把你陪伴 从此后 你留在了美丽的鹤园 从此后 你的生活里蝶飞蜂舞 花开正艳 从此后 你的生活里苇荡广阔 水美鱼鲜 从此后 你下望人寰送来千万祝福 与鹤共舞 天上人间。
3.句子出处
余秋雨 流放者的土地 流放者的土地 东北终究是东北,现在已是盛夏的尾梢,江南的西瓜早就收藤了,而这里似乎还刚刚开旺,大路边高高低低地延绵着一堵用西瓜砌成的墙,瓜农们还在从绿油油的瓜地里一个个捧出来往上面堆。
买了好几个搬到车上,先切开一个在路边啃起来。一口下去又是一惊,竟是我平生很少领略过的清爽和甘甜! 这里的天蓝得特别深,因此把白云衬托得银亮而富有立体感。
蓝天白云下面全是植物,有庄稼,也有自生自灭的花草。与大西北相比,这里一点也不荒瘠;但与江南相比,这里又缺少了那些温馨而精致的曲曲弯弯,透着点儿苍凉和浩茫。
这片土地,竟然会蕴藏着这么多的甘甜吗? 我提这个问题的时候心头不禁一颤,因为我正站在从牡丹江到镜泊湖去的半道上,脚下是黑龙江省宁安县,清代称之为“宁古塔”的所在。只要对清史稍有涉猎的读者都能理解我的心情。
在漫长的数百年间,不知有多少“犯人”的判决书上写着:“流放宁古塔。” 有那么多的朝廷大案以它作为句点,因此“宁古塔”这三个字成了全国官员心底最不吉利的符咒。
任何人都有可能一夜之间与这里产生终身性的联结,就像堕入一个漆黑的深渊,不大可能再泅得出来。金銮殿离这里很远又很近,因此这三个字常常悄悄地潜入高枕锦衾间的噩梦,把那么多的人吓出一身身冷汗。
清代统治者特别喜欢流放江南人,因此这块土地与我的出生地和谋生地也有着很深的缘分。几百年前的江浙口音和现在一定会有不少差别了吧,但是,云还是这样的云,天还是这样的天。
地可不是这样的地。有一本叫做《研堂见闻杂记》的书上写道,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来的不多。
当时另有一个著名的流放地叫尚阳堡,也是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地方,但与宁古塔一比,尚阳堡还有房子可住,还能活得下来,简直好到天上去了。也许有人会想,有塔的地方总该有点文明的遗留吧?这就搞错了。
宁古塔没有塔,这三个字完全是满语的音译,意为“六个”(“宁古”为“六”,“塔”为“个”),据说很早的时候曾有兄弟六人在这里住过,而这六个人可能还与后来的清室攀得上远亲。 由宁古塔又联想到东北其他几个著名的流放地,例如,今天的沈阳(当时称盛京)、辽宁开原市(当时的尚阳堡)、齐齐哈尔(当时称卜魁)等处。
我,又想来触摸中国历史身上某些让人不大舒服的部位了。 中国古代历朝对犯人的惩罚,条例繁杂,但粗粗说来无外乎打、杀、流放三种。
打是轻刑,杀是极刑,流放“不轻不重”,嵌在中间。 打的名堂就很多,打的工具(如鞭、杖之类)、方式和数量都不一样。
民间罪犯姑且不论,即便在朝堂之上,也时时刻刻晃动着被打的可能。再道貌岸然的高官,再斯文儒雅的学者,从小接受“非礼勿视”的教育,举手投足蕴藉有度,刚才站到殿堂中央来讲话时还细声慢气地调动一连串深奥典故,用来替代一切世俗词汇,突然不知是哪句话讲错了,立即被一群宫廷侍卫按倒在地,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一五一十地打将起来。
苍白的肌肉,殷红的鲜血,不敢大声发出的哀号,乱作一团的白发,强烈地提醒着端立在一旁的其他文武官员:你们说到底只是一种生理性的存在;用思想来辩驳思想,以理性来面对理性,从来没有那回事儿。 杀的花样就更多了。
我早年在一本旧书中读到嘉庆朝廷如何杀戮一个行刺者的具体记述,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后来我终于对其他杀人花样也有所了解了,真希望我们下一代不要再有人去知道这些事情。
他们的花样,是把死这件事情变成一个可供细细品味、慢慢咀嚼的漫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组成人的一切器官和肌肤全部成了痛苦的由头,因此受刑者只能怨恨自己竟然是个人。
我相信中国的宫廷官府所实施的杀人办法,是人类成为人类以来百十万年间最为残酷的自戕游戏,即便是豺狼虎豹在旁看了也会瞠目结舌。 残忍,对统治者来说,首先是一种恐吓,其次是一种快感。
越到后来,恐吓的成分越来越少,而快感的成分则越来越多。这就变成了一种心理毒素,扫荡着人类的基本尊严。
统治者以为这样便于统治,却从根本上摧残了中华文明的人性、人道基础。这个后果非常严重,直到已经废止酷刑的今天,还没有恢复过来。
现在可以说说流放了。 与杀相比,流放是一种长时间的折磨。
死了倒也罢了,可怕的是人还活着,种种残忍都要用心灵去一点点消受,这就比死都繁难了。 就以当时流放东北的江南人和中原人来说,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流放的株连规模。
有时不仅全家流放,而且祸及九族,所有远远近近的亲戚,甚至包括邻里,全都成了流放者,往往是几十人、百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 别以为这样热热闹闹一起远行并不差,须知道这些几天前还是锦衣玉食的家都已被查抄,家产财物荡然无存,而且到流放地之后做什么也早已定下,如“赏给出力兵丁为奴”、“给披甲人为奴”,等等,连身边的孩子也都已经是奴隶。
一路上怕他们逃走,便枷锁千里。我在史料中见到这样一条记载:明宣德八年,一次有一百七十名犯人流放到东北,死在路上的就有三分之二,到东北只剩下。
4.关于赞美扎赉诺尔的诗歌
扎赉诺尔,爱的寻找 扎赉诺尔。
风从清晨的东方来,吹拂这个有立交桥的小镇 扎赉诺尔:位于呼伦贝尔以西,满洲里以东50里 在这个爱的坐标上,人生唯一的一次,我开始 一次爱的寻找 爱自己的人,是可怜的;爱家族的人,是幸福的; 爱一个和自己无关的人,是伟大的。 这次爱的寻找,注定有太多的悲欢离合,有人生的 大起大落。
找到了,是幸福的;没有找到,也绝无缺憾 其实,在这个浮躁的世界,要找到自己都很难 一个家族的人,有时候也形同陌路:冷漠。麻木。
迟钝 一个说不清楚家族来历的人,为什么会得到别人的信任 在这里见到的一棵树,一幢房屋,每一个人,每一只羊 都很熟悉,这就足够了。爱,牢牢地刻写在心底 找寻每一个亲人,是一个家族的使命 爱一个人,却短暂如风。
5.齐齐哈尔有什么好玩的
1、明月岛风景区 介绍: 明月岛风景区位于齐齐哈尔市区西北七公里处,是流经齐齐哈尔的嫩江中的一座四面环水的江心岛。
全岛面积三百六十公顷。岛上绿树成荫,花草丛生,自然景观琦丽。
在岛上中心地带,建有一组精巧典雅的古建筑,并环岛修建了目前全国最长的儿童游览列车铁路。 夏天,这里是乘船游江、野餐露宿、避署休假的极好场所。
冬天,这里是观赏北国风光和开展冰雪活动的旅游的胜地。 地址: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西北 2、关帝庙 介绍: 关帝庙在龙沙公园院内,建于清乾隆四年(1773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
有正殿、前后殿、东西配殿及山门,均为传统的砖木结构建筑,正殿高10米,三铺顶,正脊饰有二龙戏珠,山墙正上方有精美石雕,装饰华丽。殿内关羽塑像居中高2米,左有周仓,右有关平,墙上有描绘关公故事的重彩壁画。
1984年修茸时,增建两座样式相同高8。 5米的钟鼓楼,长280米的青砖封墙,镶嵌30多个各式漏窗,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为市级保护单位。
地址: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 3、齐齐哈尔薄与路故城 门票&开放时间: 10元 景点简介: 位于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 蒲峪"二字系女真语,是"乌裕尔"的转音,系女真语"低洼地"或"涝洼地"的意思。
古城濒临乌裕尔河南岸。
6.对家乡的印象,建设家乡的想法,记叙文或诗歌,表达真情实感
家乡是个不大的抄村庄,一条小河从村前流过。
没到春天,河岸坡上就会开满黄花,一朵连一朵,一片有一片。颜色是淡淡的,但是看起来又是那样艳。
它们开在荒地上,藏在野草间,调皮地向人们探着头,而在那黄花丛中,又包含了多么美妙的一个世界啊!这里又是一个天然“袭牧场”,黄花的枝和叶是肥美的牧草,人们喂养的牛羊都放养在这儿,所百以人们更加喜爱这儿,喜爱这儿的黄花。 那时,小村的生活就像清清的河水那样平淡而恬静。
人们做完了事情,就坐在各家门前的黄土地上,摇这芭蕉扇,说这度那古老而又遥远的故事,而故事又总是八仙,天宫…… 几年过去了,小村还是这样秀丽吗?河岸边上的黄花还是那样鲜艳吗?在春风荡漾的季节,我离开了喧闹的市区,回到了我日夜思知念的家乡。 汽车一直把我送到了村子的街头。
我惊奇的发现记忆里那弯弯曲曲的黄土小道已被宽阔的马路所代替;原来道路两边的低矮破旧的房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的新瓦房,街道两旁载满了观赏的树木,每隔不远道,还设有一个花坛,虽然不大,但青枝绿叶,姹紫嫣红,给乡村添上了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