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的诗词及注解(关于兰花的诗句及解释)

时间:2025/04/01 浏览次数:17

1.关于兰花的诗句及解释

兰花诗 十二首 古 风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

展开 兰花诗 十二首 古 风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 兰 元 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题 画 兰 清 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兰 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 兰 朱 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 兰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兰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 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 秋 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1-29 13:44 《幽兰》 转过青山又一山,幽兰藏躲路回环。

众香国里谁能到,容我书呆屋半间。 《兰》 世间盆盎空栽植,唯有青山是我家。

画入悬崖孤绝处,兰花竹叶两相遮。 《盆兰》 西江绝妙赣州兰,曾买盆花几上看。

画里不知还得似,故乡风露未全干。 《山兰》 山上山下都是兰,香芬馥郁是一般。

可恨世人薄幸眼,只因高低两样看。 《幽兰》 昨日寻春出禁关,家家桃柳却无兰。

市廛不是高人住,欲访幽宗定在山。 《盆兰》 买块兰花要整根,神完力足长儿孙。

莫嫌今岁花犹少,请看明年花满盆。 《兰》 (八首) 素心兰与赤心兰,总把芳心与客看。

岂是春风能酿得,曾经霜雪十分寒。 乱草荒蓬著处理,兰花无地可安排。

想因赋质多灵秀,定要移根上苑栽。 九畹兰花自千古,兰花不足蕙花补。

何事荆棘夹杂生,君子容之更何忤。 不红不紫不深黄,碧绿沉沉叶几章。

惟有西风偏称意,惯催石上扫秋霜。 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

惟有竹为君子伴,更无他卉可同栽。 一峰过去一峰遥,路人三峰近斗杓。

兰蕊愈高香欲远,洞庭草青满湖飘。 兰花与竹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

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 半边修竹半边兰,碧叶清芬满近山。

总是一团春夏意,略无秋气杂其间。提问人的追问 2009-11-29 13:46 有没有解释呢,一首就可以了。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1-29 13:54 【赏析】 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

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

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

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

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

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

“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史记。

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便被埋没。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

显贵之臣如此,那么当今君主怎样呢?李白化用阮籍《咏怀》第三十一首讽刺魏王语“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尖锐指出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着尖锐的揭露和讽刺。 现实不合理想,怀才不获起用,那就只有远走高飞,别谋出路,但是前途又会怎样呢?李白用了春秋时代田饶的故事,含蓄地抒写了他在这种处境中的不尽惆怅。

田饶在鲁国长久未得到重用,决心离去,对鲁哀公说:“臣将去君,黄鹄举矣!”鲁哀公问他“黄鹄举”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鸡忠心为君主效劳,但君主却天天把它煮了吃掉,这是因为鸡就在君主近边,随时可得;而黄鹄一举千里,来到君主这里,吃君主的食物,也不象鸡那样忠心效劳,却受到珍贵,这是因为黄。

有关南瓜的诗词并注解,红楼梦诗词注解,老黄牛诗词注解

2.与兰有关的诗词及解析

苏轼(1037-1101)一生坎坷,曾两次任杭州太守,多次来过越州。

元?五年(1090年)在杭州为友人杨次公题春兰和蕙诗各一首。其《题杨次公春兰》云:"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诗颂选赞杨次公画出了春兰之"真色",达到了可补《离骚》而无愧于屈原的地步。

兰本来就是美人,蓬艾再深也掩埋不了它,因为它有芳香,借清风而远播。从中也抒发了自己真色不变的品格。

他的《题杨次公蕙》诗也是如此:"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辞》中。

幻色虽非实,真相亦竟空。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

"诗从兰蕙同族写起,指出它们均为屈原原佩。"水仙"即屈原。

《拾遗记》写楚人思念屈原,称他为水仙。后四句写杨次公的蕙图,观者疑为真蕙,一缕微馥似扑鼻而来。

诗侧重于写兰蕙的幽香。兰花因其高洁,历来是诗人的宠爱。

清代缪公恩在《露兰》诗说:“笑靥半含还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他把兰花的姿态描摩成面颊上笑成酒涡而含羞的女子,洁白的素心像被洗去了油污一样朴实而美丽。

清代张纶英《兰草》诗说:“小草时作花,嫣红间葱青。闲阶濯新雨,绰态何娉娉。”

他把兰花姿态描绘成姿态柔美,面目美丽的女子。清代张问陶《兰》诗说:“偶检丛兰画几枝,各标神韵肯参差。

高花飞舞低花笑,同倚春风自不知。”他把兰花花姿描拟成飞舞欢笑的目样。

清代李慈铭《题子缜画兰二绝句》(其二)诗说:“绰约丰肌分外妍,镜中倩影不胜怜。”他把兰花的姿态描绘成姿态柔美,她丰满的肌肤格外争妍斗艳的女子。

深居皇宫的康熙皇帝也赞颂兰花“婀娜多姿碧叶长”,把兰花的轻盈美丽的花姿造型,描侩得令人叫绝。这可能是古人对兰花花姿最类的描绘了。

张学良将军的《咏兰诗》说:“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他把兰花的花姿比喻风度仪态高雅的君子。

注解,诗词

3.描写兰的诗句

《题画兰》清代:郑燮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卜算子·兰》宋代: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

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芄兰》先秦:佚名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咏秋兰》明代:静诺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

名流赏鉴还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

《念奴娇·春雪咏兰》明代:陈子龙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芷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

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鴃。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

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

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点绛唇·咏风兰》清代:纳兰性德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4.关于兰花的诗句古诗大全

1、《题杨次公春兰》作者:苏轼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译文:春兰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采摘,那娇羞的神色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

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很多,看不到被掩盖的春兰,但是随着清风阵阵,依然时不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馨香。2、《高山幽兰》作者:郑板桥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译文:千古年间最幽然贞洁的就是这花啊,不求出名显达只愿做一片烟霞。

就连那些上山砍柴的人它也不愿意让他们看见,藏在高山后面遮蔽着自己。3、《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作者:李白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译文:作草就要作兰草,作树就要作松树。兰草的幽香随风而远,松树遇寒冷而不改容姿。

松树与兰草相因相依,萧艾之类野蒿只是徒然丰茸茂盛。

5.关于兰花的诗句和译文

关于兰花的诗句和译文关于"兰花"的诗句1、伤彼蕙兰花(汉·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2、木兰船系木兰花(唐·欧阳炯·《南乡子》)3、下有幽兰花(元·王冕·《秋怀 其八》)4、畹兰花减(宋·蔡伸·《风流子》)5、兰花又已开(唐·贾岛·《病起》)6、寄君青兰花(唐·李白·《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7、兰花斑竹远沙汀(明·杨基·《舟抵南康望庐山》)8、兰花斑竹绕沙汀(明·杨基·《舟抵南康望庐山》)9、紫兰花已歇(南北朝·鲍照·《秋夕诗》)10、秋兰花开秋露零(元·王冕·《题画兰卷兼梅花》)11、兰花隐芳莸笑人(元·王冕·《幽兰咏》)12、且乘风、高咏木兰花(元·赵雍·《木兰花慢 以上振绮堂刻本赵待制遗稿。

朱本》)13、调妾木兰花(唐·孟郊·《塘下行》)14、兰花秋更红(唐·李德裕·《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花药栏》)15、兰花与芙蓉(唐·贯休·《古意九首》)16、曾乞兰花供(唐·唐彦谦·《寄同上人》)17、兰花{下缺} (宋·晏殊·《句》)18、说与兰花枉自开(宋·方岳·《买兰》)19、庭前木兰花(宋·洪咨夔·《次韵何伯温三首》)20、半开半合木兰花(唐·裴廷裕·《偶题》)(宋·苏轼)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兰》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

《蕙》丛丛蕙草水之涯,绿叶阴深半欲遮。最是清风披拂处,一茎嫩玉九枝花兰花诗 古风唐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广群芳谱清刘灏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同上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6.跪求描写兰花的古诗和它的译文

【辛夷】 张新 梦中曾见笔生花,锦字还将气象夸。

谁信花中原有笔,毫端方欲吐春霞。 【题灵佑上人法华院木兰花(其树岭南,移植此地)】 刘长卿 庭种南中树,年华几度新。

已依初地长,独发旧园春。 映日成华盖,摇风散锦茵。

色空荣落处,香醉往来人。 菡萏千灯遍,芳菲一雨均。

高柯倘为楫,渡海有良因。 【戏题木兰花】 白居易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

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题令狐家木兰花】 白居易 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

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 【木兰花】 李涉 碧落真人著紫衣,始堪相并木兰枝。

今朝绕郭花看遍,尽是深村田舍儿。 【三月十日流杯亭】 李商隐 身属中军少得归,木兰花尽失春期。

偷随柳絮到城外,行过水西闻子规。 【木兰花】 李商隐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木兰花】 庾传素 木兰红艳多情态,不似凡花人不爱。

移来孔雀槛边栽,折向凤凰钗上戴。 是何芍药争风彩,自共牡丹长作对。

若教为女嫁东风,除却黄莺难匹配。

兰的诗词及注解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