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宁国诗词(赞美宁国的文章)

时间:2024/10/22 浏览次数:11

1.赞美宁国的文章

美丽的凤栖沟

□高原风

美丽的凤栖沟,美在石奇、林秀、水美。

凤栖沟的石头千奇百怪。有的如青蛙出水、有的如蟒蛇出洞、有的如虎豹醉卧、有的如孔雀开屏,还有的像仙人居住的宫殿、天然而成的佛像、仙人睡后留下的印记——仙人靠、形象逼真的仙人阳具、仙人浴池、仙牛石、仙人掌……真是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凤栖沟漫山遍野都是树木。走进山门便见一棵古老又有神奇传说的“安子树”,有历尽沧桑的“斩妖树”,有傲立山巅的“迎君树”,修长的翠竹这山连着那山,稀有的五色杜鹃随处可见,奇花异草布满了凤栖沟。凤栖沟森林覆盖率达95%,是一处天然的氧吧。空气象过滤似的,分外清新。整个山林,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凤栖沟的水美。山中瀑布一个接着一个,最高的落差达30余米,半空中瀑布有的似巨龙飞跃而下,激溅在突兀的磐石上,发出阵阵轰鸣声;有的似银练般流泻而下,飘飘洒洒,和着涧边的鸟鸣,正是“涛声迎墨客,鸟语乱群山”。凤栖沟的泉水无处不美,溪流蜿蜒,跌宕有声,时高时低,宛如节奏明快、悦耳动听的琴声。更有高山湖泊蟹形水库,水平如镜,色蓝如天。微风阵起,波光粼粼,美不胜收。夜晚,湖水映月影,别有意境。

凤栖沟,风姿绰约,如敞开心扉的少女,迎接热爱大自然的人们。

2.赞美宁国的文章

美丽的凤栖沟

□高原风

美丽的凤栖沟,美在石奇、林秀、水美。

凤栖沟的石头千奇百怪。有的如青蛙出水、有的如蟒蛇出洞、有的如虎豹醉卧、有的如孔雀开屏,还有的像仙人居住的宫殿、天然而成的佛像、仙人睡后留下的印记——仙人靠、形象逼真的仙人阳具、仙人浴池、仙牛石、仙人掌……真是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凤栖沟漫山遍野都是树木。走进山门便见一棵古老又有神奇传说的“安子树”,有历尽沧桑的“斩妖树”,有傲立山巅的“迎君树”,修长的翠竹这山连着那山,稀有的五色杜鹃随处可见,奇花异草布满了凤栖沟。凤栖沟森林覆盖率达95%,是一处天然的氧吧。空气象过滤似的,分外清新。整个山林,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凤栖沟的水美。山中瀑布一个接着一个,最高的落差达30余米,半空中瀑布有的似巨龙飞跃而下,激溅在突兀的磐石上,发出阵阵轰鸣声;有的似银练般流泻而下,飘飘洒洒,和着涧边的鸟鸣,正是“涛声迎墨客,鸟语乱群山”。凤栖沟的泉水无处不美,溪流蜿蜒,跌宕有声,时高时低,宛如节奏明快、悦耳动听的琴声。更有高山湖泊蟹形水库,水平如镜,色蓝如天。微风阵起,波光粼粼,美不胜收。夜晚,湖水映月影,别有意境。

凤栖沟,风姿绰约,如敞开心扉的少女,迎接热爱大自然的人们。

宁国,诗词

3.关于环保的200字诗歌,宁国的人帮帮忙

1、关于环保的诗歌

城市里的树

变成居民户口,城市里的树

脱离土地和森林的本质,绿是装饰的色彩

夜晚画出树的思念,在遥远的旷野

喧嚣,你体会城市的个性,一个感情饱满的人

寂寞,城市里的树,站在街头

承受飞尘以及浊气的侵凌

那个孤独的人,暗自流泪

树的本质逐渐更改,飘落的叶

那些游离的魂,无法找到回归的路径

残冬莅临,伸向苍穹的枝桠嶙峋

企图抓住季节的温和,这些离群的士兵

鸟的歌唱,安抚灵魂的梵音

一夜的风雨,紧握生命的根系在泥土里深入

前行,苦苦追寻,森林的踪迹

城市里的树,一面自然的旗帜

逐渐撤退

一声鸟鸣

一声鸟鸣划破都市的烦躁

鸟掠过的影子,一道美丽的弧线

都市的面孔年轻而神秘,疲惫来自心灵

寂寞的时刻,我听见一声鸟鸣越过城市的围墙

远处的树林,流动的河水

呼唤我的魂魄,跟随他们,穿越沉重的尘世

鸟的叫声从巢穴坠落

在孤单和灭亡中,更加遥远

烟筒里的黑雾冉冉升起,天空的湛蓝不再呈现

生命的河水冬日里一再沉重

鸟在四处追寻落巢的森林

这些民间的歌手,一些亘古不变的歌谣

黑夜里城市的梦乡,你不懈的激荡

灵魂不得安定

一声鸟鸣

我不能用优美的思想来迎接

2、自责

我的视线被高墙阻隔,

我的呼吸被烟尘包裹,

白天我在人群车流中奔波,

夜晚我在沙发和卧榻上蜷缩。

我的天,我想挣脱,

去淌涓涓的小河,

去幽静的亭台楼搁,

去与高山比比个

去与鸟儿对对歌。

我知道我的身心,

离不开你的滋补润泽,

我知道我的泉思,

因你的慰籍而丰硕。

我知道—

你给我的太多太多。

看着你渐渐的远离我,

而我对你的索取从未停止过。

仅管你默默的不说,

你的疼楚已无法掩饰和沉默。

如此的伤害,哪里来的快乐,

我为你难过,深感自责,

亡羊补牢不至酿成大祸。

还青山翠绿,

还江河清澈

让空气更加清新,

让花艳树影婆娑,

让草绿鸟儿欢歌,

让家园美丽生机勃勃

我们才能安享多彩的生活。

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4.古典戏曲里的宁国旧址有一出戏名叫《破宁国》,“宁国”指的是啥地

宁国建县始于东汉建安13年(公元208年),县名意取“邦宁国泰、物阜民安”,1997年3月撤县设市。

境内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天目山蜿蜒屹立于东南边缘,黄山山脉由西延伸入境,构成南高北低、峰峦叠嶂的地势形态。面积9万多亩的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与库容9.41亿立方米的青龙湖连成一片,形成集湖光、山色、溶洞于一体的怡人风光。

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山门洞”、“千秋关”、“仙人塔”因其历史悠久,风貌独特,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其中,“山门洞”素有“天下之奇山门有,山门之奇天下无” 的称誉。 宁国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邻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距沪、宁、杭三大城市仅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

5.梦想与担当为主题的诗

刚刚接过铜牌,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像一份责任,古铜泛出华夏民族固有的肤色,305道光芒仿佛来自遥远的诗经的照耀。

现在,由我代表学校对争创省级中华诗词教育先进单位的有关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回顾。众所周知,诗词是国粹,中国历来重视诗教,学校则当仁不让成为诗教的主战场。

诗是什么?在互联网+时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诗?诗评家徐敬亚认为,“诗曾经成为启蒙者的英雄旗帜,也充当过贵族把玩的手绢儿”,我理解,诗可以是号角、匕首和投枪,也可以是医治浮躁时代病的镇静剂,宅男宅女自我救赎的灵魂安慰剂。90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人间词话七讲》一书中写道:“读诗和写诗是生命的本能。”

的确如此,在座的有几个“吟诗只为稻梁谋”?2015年中国诗坛出现两件大事:汪国真去世,余秀华走红,他们的一来二往纯属巧合,同时也预示一个“高大上”的诗歌励志时代的终结,和一个诗歌平民化时代的回归。余秀华在一次采访中说,“诗歌不能说是信仰,但它在很多时候帮助了我,也给了我十几年的生命力。

诗歌陪伴了我的生活,让我懂得,生活里有很多幸福和不幸,你只能顺其自然地活着。”我想这正是当下诗歌的价值所在。

诗歌就像自由的小鸟,“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所以我认为,虽然诗歌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诗歌可以让生活充满诗意。

因而诗教恰逢其时,势在必行。我校中华诗词教育先进单位的争创工作启动于2014年10月,当时宣城市、宁国市统一部署创建“中华诗词之市(乡)”,同时,中华诗词学会积极推动各地申报中华诗词教育先进单位。

宁国中学经历了70多年的办学历程,在推进素质教育之时,制定了“努力塑造人格健全,志向远大,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德为首,活动育人;以实为要,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而诗教活动与以上培养目标、办学理念高度契合,学校领导也高度认同诗词教育对中学生回归传统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意义非比寻常,钟时珍校长就多次说过:“没有高考,就没有宁中的今天;只有高考,就没有宁中的明天!”做为省级示范学校,宁国中学想借此良机趁热打铁开展申报争创工作,让中华诗词教育更多地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活动,以提高全体学生诗词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他们的终生幸福奠定基础。后来获悉,在宁国市与我们同时申报的有八家单位,通过层层筛选,我校终于成为唯一一家申报成功的省级中华诗词教育先进单位。

让全校师生栖息在诗意的校园,美好的梦想由此启程。 俗话说得好:“千招万招,不落实就是虚招;千条万条,不落实等于白条。”

一年以来,我校在开展诗词教育方面组织严密细致,活动丰富多彩,成果多种多样,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七”来加以概括。“一”就是一个保障,学校把诗词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以书记为顾问、校长为组长的诗教领导小组,副组长是几位校长,成员是各部门正职,制定详细方案、行事历,并且进行分工合作,下设秘书处,以确保诗词教育有秩序、出成效。

“二”就是两个社团,热爱诗词的教师成立南山诗社,党委书记李为民担任首任社长,目前成员9名;学生成立踏莎行古风社,成员50多人。他们是诗歌的铁粉和骨干,在他们的辐射引领下宁中诗歌圈子变得越来越大。

“三”就是三个阵地,课堂是诗歌教育的主阵地,不仅语文学科“课前吟一吟”,还渗透到人文学科和书法课堂教学中,南山诗社成员李宗阳老师还开设选修课——《酒风诗韵 醉美李白》讲座,受到学生欢迎。教研处要求文科教师期末撰写一篇运用诗歌进行教学的体会或教学设计,做为本学期的工作小结,并纳入教研组考核中。

德育活动是诗词教育的第二阵地,如德育处、团委经常开展经典诗书读书活动、元旦诗文诵读比赛、端午节读诗写诗(词)征文、中秋(国庆)赏月吟诗等活动。校报《南山风》(开辟“诗词天地”专版)、校刊《晶晶》是诗词教育的第三个阵地,编发师生诗词作品,营造浓厚的诗意校园氛围。

“四”就是四个维度,活动按照读诗(课前吟一吟、诵读比赛)、赏诗(qq群“每周一诗”)、用诗(五四爱国诗词书法比赛)、写诗(三行诗、敬亭山杯和安迪杯征文比赛)四个不同维度来设计,完成诗教的育人目标。“五”就是五项常规,围绕诗教主要开展五个方面的活动,包括诗歌诵读比赛、诗歌创作征文、诗歌研讨交流(如开展李为民诗词鉴赏会)、采风(青龙双林行)、编印出版作品。

“六”就是六个结合,即将诗词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书法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德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培养教师的“书香气质”。“七”就是七种成果,一年多以来,宁国中学诗词教育取得丰硕的成果:1、在诵读比赛方面,宁中学生代表队《甲午》荣获宣城市第四届中华诗文诵读一等奖;2、在诗歌创作参赛中,学生参加宣城市“敬亭山杯”、宁国市“安迪杯”诗歌征文评比大面积获奖;3、在宣城市诗词书法比赛中,我校有6人荣获一二三等奖;4、宁中师生诗歌作品集——《南山集》已进入。

6.关于宣城的诗词

1、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唐代: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译文: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凤凰桥和济川桥好似落入人间的彩虹。

村落间泛起的薄薄寒烟缭绕于橘柚间,深秋时节梧桐已是枯黄衰老之像。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2、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唐代: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译文:

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

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

3、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南北朝:谢朓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译文:

船走水路与江水背向而行,而流水却知入海而归。浩淼水天之际能够认识出返归之船,云雾之中能分辨江岸的树。

船在摇荡,困倦惆怅之心也在摇荡,这种孤独的远行已非一次。虽然为得朝廷赏识而高兴,但又怎能比得上遁迹僻远之地的情趣。

世间喧嚣从此远隔,庆幸得到这种机会。虽然没有玄豹深藏远害的资质,但也终于能够隐于南山的雾中。

4、自宣城赴官上京

唐代:杜牧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

译文:

潇洒不羁飘荡江湖十多个春秋,没有一天不在酒杯前徘徊逗留。

谢公城边被溪水声响惊醒酣梦,苏小门前的柳枝常常拂过我头。

天下的山川景物到底哪里最好,几人怀抱这般情韵一生就罢休?

尘世中人挂冠归去原是平常事,终于将蹉跎了的光阴来寻访旧游。

5、宣城见杜鹃花

唐代: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译文:

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

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

有关宁国诗词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