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唐李璟诗词赏析浣溪纱(是纱不是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接天流.
这是一首伤春词. “手卷真珠上玉钩”一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何处是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起始“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丁香结是愁思的传统意象.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2.求伟人写的樱花诗
1、《无题四首 其四》作者:唐代·李商隐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译文:哪儿传来阵阵清亮的筝声,伴随着急骤的箫管?在樱花怒放的深巷,在垂杨轻拂的河岸。
东邻的贫家中有位姑娘,年纪大了还嫁不出去,对着这当空的丽日,对着这暮春三月半。2、《折枝花赠行》作者:唐代·元稹樱花树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
别后相思最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译文:在樱花树下送君远去,折枝花送给你。
离别后相思非常难受,千株万片的樱花代表我的心。3、《樱花》作者:明代·宋濂赏樱日本盛于唐,如被牡丹兼海棠。
恐是赵昌所难画,春风才起雪吹香。译文:日本的樱花来自于唐朝,就好像被牡丹替代的海棠。
恐怕是赵昌也难画出,春风吹来香味扑鼻。4、《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作者:唐代·白居易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
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译文:小花园新品种红樱桃树,闲绕花行就要游。
为什么还要跟鞍马队,泥冲踏雨曲江头。5、《奈良三笠山》作者:近代·老舍阿倍当年思奈良,至今三笠草黄。
乡情莫问天边月,自有樱花胜洛阳。译文:阿倍当年想怎么了,到现在三笠草黄。
乡心理问边月,从有樱花胜洛阳。
3.一些描写雨中美景的诗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4.写“雨中山景”的诗句有哪些
1. 唐代:杜荀鹤 · 《溪兴》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2. 唐代:宋之问 · 《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3. 唐代:皎然 · 《山雨》
一片雨,山半晴。长风吹落西山上,满树萧萧心耳清。
云鹤惊乱下,水香凝不然。风回雨定芭蕉湿,
一滴时时入昼禅。
4. 清代:何绍基 · 《山雨·短笠团团避》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5. 唐代:虞世南 · 《奉和幽山雨后应令》
肃城邻上苑,黄山迩桂宫。雨歇连峰翠,烟开竟野通。
排虚翔戏鸟,跨水落长虹。日下林全暗,云收岭半空。
山泉鸣石涧,地籁响岩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