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古声和新声(诗词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时间:2025/07/07 浏览次数:21

1.诗词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一、用典  

(一)用事:借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二、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三、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四、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五、渲染 

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六、象征 

用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也就是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整理。 

扩展资料: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体的表现技巧: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等。

参考资料:表现手法-百度百科

2.跪求诗词所有格律及去声字、为了大家方便,勿用链接!感激不尽

甘州曲 唐教坊曲名。

《唐书·礼乐志》:天宝间乐曲。皆以边地为名,甘州其一也。

顾夐词名《甘州子》。 甘州曲 单调二十九字,六句五平韵 王 衍 画罗裙韵能结束句称腰身韵柳眉桃脸不胜春韵薄媚足精神韵可惜许读沦落在风尘韵 ●○○ ○●● ●○○ ●○○●●○○ ●●●○○ ●●● ○●●○○ · 此调起句三字。

顾夐词添作七字,其实即此体也。结句,《词律》本落去许字,今从《花草粹编》增定。

又一体 单调三十三字,六句五平韵 顾 夐 一炉龙麝锦帷旁韵屏掩映句烛荧煌韵禁城刁斗喜初长韵罗荐绣鸳鸯韵山枕上读私语口脂香韵 ◎○○●●○○ ○●● ●○○ ●○⊙●●○○ ⊙●●○○ ○●● ⊙●●○○ · 此词即王词体,惟起句多四字。旧谱泥于《甘州曲》、《甘州子》两名小异,而另列之。

不知曲子二字,互为省文,并无分别也。 按,顾词五首,俱有“山枕上”三字。

其一首,第一句“红炉深夜醉调声”,红字平声;第四句“小屏古画岸低平”,古字仄声。又一首,第五句“月色照衣襟”,月字仄声;结句“翠钿镇眉心”,翠字仄声。

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醉吟商 姜夔自序云:石湖老人为子言,琵琶有四曲,今不传矣:《日濩索凉州》、《转关绿腰》、《醉吟商胡渭州》、《历弦薄媚》也。

子每念之。辛亥夏,谒杨廷秀于金陵邸中,遇琵琶工,解作《醉吟商胡渭州》,因求得品弦法,译成《醉吟商》小令,实双调也。

按,《胡渭州》,唐教坊曲名,《醉吟商》,其宫调也。姜夔自度,乃夹钟商曲,盖借旧曲名,另倚新腔耳。

醉吟商 双调二十九字,前段三句两仄韵,后段三句三仄韵 姜 夔 正是春归句细柳暗黄千缕韵暮鸦啼处韵 梦逐金鞍去韵一点芳心休诉韵琵琶解语韵 ●●○○ ●●●○○● ●○○● ●●○○● ●●○○○● ○○●● · 此调平仄无他首可校。 干荷叶 元刘秉忠自度曲。

属南吕宫,取起名三字为调名。 干荷叶 单调二十九字,七句四平韵、两叶韵 刘秉忠 干荷叶句色苍苍韵老柄风摇荡叶减清香韵越添黄韵都因昨夜一番霜韵寂寞秋江上叶 ○○● ●○○ ●●○○● ●○○ ●○○ ○○●●●○○ ●●○○● · 此亦元人小令,平仄韵互叶。

刘作三首皆然。 又一体 单调三十字,七句四平韵、两叶韵 刘秉忠 干荷叶句映枯蒲韵柄折难擎露叶藕丝芜韵倩风扶韵待擎无力不成珠韵难盖宿读滩头鹭叶 ○○● ●○○ ●●○○● ●○○ ●○○ ●○○●●○○ ○●● ○○● · 此词结句作六字一句,较前词多一衬字。

喜春来 《太平乐府》注:中吕宫。《太和正音谱》注:正宫。

一名《阳春曲》。 喜春来 单调二十九字,五句一叶韵、四平韵 张 雨 江梅的的依茅舍叶石濑溅溅漱玉沙韵瓦瓯蓬底送年华韵问暮鸦韵何处阿戎家韵 ◎○◎●○○● ◎●○○●●○ ◎○⊙●●○○ ◎●○ ⊙●●○○ · 此亦元人小令,平仄韵互叶者。

按,元好问词,起句“春盘且剪三生菜”,宜字平声。姚燧词,第三名“山河判断笔尖头”,山字平声。

元好问词,结句“且唱喜春来”,且字仄声。其余平仄,参校周德清、司马九皋两词。

又一体 单调二十九字,五句两叶韵、三平韵 周德清 闲花酝酿蜂儿蜜叶细雨调和燕子泥韵绿窗蝶梦觉来迟韵谁唤起叶帘外晓莺啼韵 ○○●●○○● ●●○○●●○ ●○●●●○○ ●●● ○●●○○ · 此词第四句,亦叶仄韵,与张词异。 又一体 单调三十字,六句两叶韵、三平韵 司马九皋 岁云暮矣虽无补叶时复中之尽有余韵老来吾亦爱吾庐韵清债苦叶尊有酒句且消除韵 ●○●●○○● ○●○○●●○ ●○○●●○○ ○●● ○●● ●○○ · 此词与周词同,惟结句多一衬字,作三字两句异。

又一体 单调三十一字,七句一叶韵、四平韵 《太平乐府》无名氏 海棠过雨红初淡叶杨柳无风睡正寒韵杏烧红句桃剪锦句草拖蓝韵三月三韵和气盛东南韵 ●○●●○○● ○●○○●●○ ●○○ ○●● ●○○ ○●○ ○●●○○ · 此词第三句,作三字三句异。 踏歌词 唐《辇下岁时记》:先天初,上御安福门观灯,令朝士能文者,为《踏歌》。

陈旸《乐书》云:《踏歌》,队舞曲也。 踏歌行 单调三十字,六句四平韵 崔 液 彩女迎金屋句仙姬出画堂韵鸳鸯裁锦袖句翡翠贴花黄韵歌响舞分行韵艳色动流光韵 ◎●○○● ○○●●○ ○○○●● ◎●●○○ ○●●○○ ●●●○○ · 此调五字六句,崔词二首皆然。

旧谱于此词,第五句作七字,第六句作三字者,非。 按,崔词别首,第一句“庭际花微落”,庭字平声;第四句“罗袖觉寒轻”,罗字平声。

秋风清 一名《秋风引》。寇准词名《江南春》,刘长卿仄韵词名《新安路》。

秋风清 单调三十字,六句四平韵 李 白 秋风清韵秋月明韵落叶聚还散句寒鸦栖复惊韵相思相见知何日句此时此夜难为情韵 ○○○ ○●○ ●●●○● ○○○●○ ○○○●○○● ●○●●○○○ · 此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其平仄不拘。 又一体 单调三十字,六句三平韵 寇 准 波渺渺句柳依依韵孤村芳草远句斜日杏花飞韵江南春尽离肠断句苹满汀洲人未归韵 ○●● ●○○ ○○○●● ○●●○○ ○○○●○○● ○●○○○●○ · 此即李白“秋风清”词体,但首句不用韵,且声调亦较谐婉。

故列又一体。 又一体 单调三十字,六句四仄韵 刘长卿 新安路韵人来去韵早潮复晚潮句明日知何处韵潮水无情亦解归句自怜长在新安住韵 ○○● ○○● ●○●●○ ○●○○● ○●○○●●○ ●○○●○○● · 此词用仄韵,其字句与李词同。

抛球乐 唐教坊曲名。《唐音癸笺》云:《抛球乐》,酒筵中抛球为令,其所唱之词也。

《宋史·乐志》:女弟子舞队,三日抛球乐。 按,此调三十字者,始于刘禹锡词,皇甫松本此填,多一和声。

三十三字者,始于冯延巳词,因词有“且莫思归去”句,或名《莫思归》。皆五七言小律诗体。

至宋柳永,则借旧曲名,别倚新声,始有两段一百八十七字体。《乐章集》注:林钟商调。

与唐词小令体制,迥然各别。以同一调名,故类列之。

抛球乐 单调三十字,六句四平韵 刘禹锡 五色绣团圆韵登君玳瑁筵韵最宜红烛下句偏称落花前韵上客如先起句应须赠一船韵 ◎●◎○○ ○○●●○ ●○○●● ⊙●●○○ ●●○○● ⊙○◎●○ · 此本唐人小律,后人教。

新声,诗词

3.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

这只能说是诗词的格律使然.大家都知道现代普通话中"斜"本没有 xia 的读音,既然如此就不存在什么异读词了,只是在古时候这个斜字读xia而已,这是押韵的读法.有很多的字词在普通话里的读音都只有一种,别的读音都已经被淘汰或取消,只是在古诗文里允许这么读而已.

关于“斜”的读音

今天语文大组教研活动主要内容是关于“苏州市教师解题能力测试”的复习建议。在建议中我提到了古诗文中“斜”的读音时引起了一些争议。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及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都有“斜”字,在以往的教参中它的读音为“xiá”,而如今的教参中已改成“xié”了。到底怎样读才算正确的?教参中这样的特意修改应该有理由的。

为追溯原因,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斜”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读xi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读:xié;在《辞海》中有三种读音: xiá、xié、yé;在《汉语大字典》中有chá、xiá、xié、yé的读音;在《中华字海》中读 xié、yé。释义如下:(一) xié(旧读 xiá)一、舀出;倾出。二、不正;偏侧。也指人的品行不正派。三、倾侧放置。四、向偏离正中或正前方的方向移动。也指倾侧或曲折地向前延伸。也喻指委婉。五、散。六、用同“邪”。邪气。邪魔。七、量词。相当于“个”或“套”。八、姓。 (二) chá[伊稚斜]也作“伊樨(木字旁改为禾字旁)斜”。汉代匈奴单于名。(三)yé终南山山谷名。在陕西省褒城县东北境内。

根据以上依据,我开始的猜测是,苏教版汉字的读音编写遵循《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和《现代汉语词典》,也就是《现代汉语词典》里没有“xiá”的读音,只有唯一的注音“xié”,正如“骑”古音读“jì”,而《现代汉语词典》并非把这个读音列为另一种读音一样。

后来,我又发现浙教版中的“斜”也读“xiá”。2001年2月28日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扩大会议讨论通过的《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指出:“声韵改革,势在必行”,同时又指出:“鉴于目前声韵使用的实际情况,我们尊重诗人采用新韵或运用旧韵的创作自由(新旧韵不得混用);另一方面又要倡导诗词的声韵改革,执行‘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方针。即大力提倡以普通话语音声调为审音用韵的标准的新声新韵,同时力求懂得、熟悉、乃至掌握旧声旧韵。”

好一个“倡今知古”,惹出了“或古或今”的现象。如“倡今”,“斜”字该读“xié”喽;如“知古”“斜”又可读“xiá”喽!谁是谁非,真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一句话:“有理走遍天下”,呵呵!

4.请解释下古诗中的仄韵,平韵,上,下阕怎样看诗词是仄韵平韵呢

1.面包 不宜入冰箱 面包在烘烤过程中,面粉中的淀粉直链分部已经老化,这就是面包产生弹性和柔软结构的原因。

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面包中的支链淀粉分部的直链部分慢慢缔合,而使柔软的面包逐渐变硬,这种现象叫“变陈”。 “变陈”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在低温时(冷冻点以上)老化较快,而面包放冰箱中,变硬的程度来得更快。 2.黄瓜 青椒 不宜久存冰箱 黄瓜、青椒在冰箱中久存,会出现冻“伤”———变黑、变软、变味。

黄瓜还会长毛发黏。因为冰箱里存放的温度一般为4℃至6℃左右,而黄瓜贮存适宜温度为10℃至12℃,青椒为7℃至8℃。

故不宜久存。 3.香蕉 将香蕉放在12℃以下的地方贮存,会使香蕉发黑腐烂。

4.西红柿 西红柿经低温冷冻后,肉质呈水泡状,显得软烂,或出现散裂现象,表面有黑斑、煮不熟,无鲜味,严重的则酸败腐烂。 5.火腿 如将火腿放入冰箱低温贮存,其中的水分就会结冰,脂肪析出,腿肉结块或松散,肉质变味,极易腐败。

6.巧克力 巧克力在冰箱中冷存后,一旦取出,在室温条件下即会在其表面结出一层白霜,极易发霉变质,失去原味。 7.鲜荔枝 如将鲜荔枝在0℃的环境中放置一天,即会使之表皮变黑、果肉变味。

8.食品放冰箱能放多久列表 鲜蛋:冷藏30~60天 熟蛋:冷藏6~7天 牛奶:冷藏5~6天 酸奶:冷藏7~10天 鱼类:冷藏1~2天 冷冻90~180天 牛肉:冷藏1~2天 冷冻90天 肉排:冷藏2~3天,冷冻270天 香肠:冷藏9天, 冷冻60天 鸡肉:冷藏2~3天,冷冻360天 罐头食品:未开罐冷藏360天 花生酱、芝麻酱:已开罐冷藏90天 咖啡:已开罐冷藏14天 苹果:冷藏7~12天 柑桔:冷藏7天 梨:冷藏1~2天 熟西红柿:冷藏12天 菠菜:冷藏3~5天 胡萝卜、芹菜:冷藏7~14天 9.冰箱使用时的六大禁忌 a.热的食物绝对不能放入运转着的电冰箱内。 b.存放食物不宜过满、过紧,要留有空隙,以利冷空气对流,减轻机组负荷,延长使用寿命,节省电量。

c.食物不可生熟混放在一起,以保持卫生。按食物存放时间、温度要求,合理利用箱内空间,不要把食物直接放在蒸发器表面上,要放在器皿里,以免冻结在蒸发器上,不便取出。

d.鲜鱼、肉等食品不可以不作处理就放进冰箱。鲜鱼、肉要用塑料袋封装,在冷冻室贮藏。

蔬菜、水果要把外表面水分擦干,放入箱内最下面,以零上温度贮藏为宜。 e.不能把瓶装液体饮料放进冷冻室内,以免冻裂包装瓶。

应放在冷藏箱内或门档上,以4℃左右温度贮藏为最好。 f.存贮食物的电冰箱不宜同时储藏化学药品。

此外: a.黄瓜与西红柿:黄瓜忌乙烯,而西红柿含有乙烯,两者放在一起会使黄瓜变质腐烂。 b.面包与饼干:饼干干燥,也无水分,而面包的水分较多,两者放在一起,饼干会变软而失去香脆,面包则会变硬难吃。

c.米与水果:米易发热,水果受热则容易蒸发水分而干枯,而米亦会吸收水分后发生霉变或生虫。 d.鲜蛋与生姜、洋葱:蛋壳上有许多小气孔,生姜、洋葱的强烈气味会钻入气孔内,加速鲜蛋的变质,时间稍长,蛋就会发臭。

怎样分辨平仄? 现在平仄有两套系统,一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简称为新声。二是以《平水韵》为标准,简称为古声。

现在这两套系统交叉并用,这叫双轨制。其实这两套系统相差不是很大,约有300个字左右,按照偏旁来记不是很难的,只需记几十个字就够了。

(一)新声(现代汉语即普通话) 因为按照四声原理,入声字与平声字的音频相差甚微,而平声的谐乐范围都在入声的谐乐范围之内,所以,到了元代以后,在北方入声逐渐消失,化入现在的二声和四声之中,平声又分出阴平和阳平两大类,后逐渐衍化成近代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人们将它称为新四声,凡声调为阴平、阳平(普通话第一、二声)的称为平声,凡声调为上、去声(普通话第三、四声)的称为仄声。 (二)古(旧)声 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

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现代消息,分入四声之中)。这是旧韵(古声)的平仄分法。

“击、说、积、极、习”在古汉语中均属入声字,虽然现在已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仍应属仄声。入声字的特点是读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现在我国江南的一些地方,如闽南方言,仍保持着这种发音方式,他们对入声字并不难辩认)。

利用不同声调的意态,交错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将这种平仄律应用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之中,就使文学作品有了抑扬顿挫的音乐感。

《康熙字典》上载一首歌诀,即说明四声的读法,其歌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收藏,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成两大类,一平一仄,非平即仄。

这就形成了汉字的对立和统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阴—阳的关系,平扬仄抑,平清仄浊,平长仄降,平悠长仄短促,平和缓仄急剧。

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语的音韵美。联句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样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

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与之相对,反之上联用。

诗词的古声和新声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