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的古诗词意象(兰花在古代诗词中充当什么样的意象)

时间:2024/11/20 浏览次数:17

1.兰花在古代诗词中充当什么样的意象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兰花意象有着多元的内涵。诗人常常以兰喻君子,以兰为爱国者的化身,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

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

兰花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

扩展资料

一、兰花简介: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

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二、兰花象征: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

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兰花

古诗词中兰花的意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古诗词常见意象

2.兰花的诗句并与寓意和简介

《咏兰叶》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咏兰花》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

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花中四君子,即中国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其中,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古诗词,意象,兰花

3.兰花有象征意思的诗句

爱 兰

不是生来偏爱兰,缘于神姿自天然。

心逐碧草摇清风,嗅得幽香沁心田。

寻 兰

心仪兰花爱意浓,山中寻踪乐春风。

攀登危岩拨荆棘,一见芳姿露笑客。

采 兰

云遮雾罩溪水潺,登高攀崖觅幽兰。

采取奇草花悦目,忘尽饥饿和严寒。

养 兰

阳台莳兰数十丛,朝顾暮看日相逢。

道出不怕君笑我,糟糠说我已发疯。

赏 兰

采回兰花盆中栽,馨香引得蝶飞来。

惹我夜半无睡意,灯照芳容细观测。

梦 兰

痴心兰花登山采,归来未歇数盆栽。

天姿仙影日三顾,多少次第梦中开。

画 兰

一方宣纸几笔墨,画出兰花迎春开。

不知墨香是花香,引得蝴蝶堂上来。

题 兰

阳台兰花巧安排,春夏秋冬轮回汗。

风送天香沁肺腑,自有狼毫抒胸怀。

读 兰

始自子称王者香,空谷幽兰天下芳。

莳养数盆显神韵,引我诗情读华章。

4.关于兰花的诗句及解释

兰花诗 十二首 古 风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

展开 兰花诗 十二首 古 风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 兰 元 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题 画 兰 清 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兰 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 兰 朱 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 兰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兰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 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 秋 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1-29 13:44 《幽兰》 转过青山又一山,幽兰藏躲路回环。

众香国里谁能到,容我书呆屋半间。 《兰》 世间盆盎空栽植,唯有青山是我家。

画入悬崖孤绝处,兰花竹叶两相遮。 《盆兰》 西江绝妙赣州兰,曾买盆花几上看。

画里不知还得似,故乡风露未全干。 《山兰》 山上山下都是兰,香芬馥郁是一般。

可恨世人薄幸眼,只因高低两样看。 《幽兰》 昨日寻春出禁关,家家桃柳却无兰。

市廛不是高人住,欲访幽宗定在山。 《盆兰》 买块兰花要整根,神完力足长儿孙。

莫嫌今岁花犹少,请看明年花满盆。 《兰》 (八首) 素心兰与赤心兰,总把芳心与客看。

岂是春风能酿得,曾经霜雪十分寒。 乱草荒蓬著处理,兰花无地可安排。

想因赋质多灵秀,定要移根上苑栽。 九畹兰花自千古,兰花不足蕙花补。

何事荆棘夹杂生,君子容之更何忤。 不红不紫不深黄,碧绿沉沉叶几章。

惟有西风偏称意,惯催石上扫秋霜。 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

惟有竹为君子伴,更无他卉可同栽。 一峰过去一峰遥,路人三峰近斗杓。

兰蕊愈高香欲远,洞庭草青满湖飘。 兰花与竹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

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 半边修竹半边兰,碧叶清芬满近山。

总是一团春夏意,略无秋气杂其间。提问人的追问 2009-11-29 13:46 有没有解释呢,一首就可以了。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1-29 13:54 【赏析】 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

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

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

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

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

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

“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史记。

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便被埋没。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

显贵之臣如此,那么当今君主怎样呢?李白化用阮籍《咏怀》第三十一首讽刺魏王语“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尖锐指出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着尖锐的揭露和讽刺。 现实不合理想,怀才不获起用,那就只有远走高飞,别谋出路,但是前途又会怎样呢?李白用了春秋时代田饶的故事,含蓄地抒写了他在这种处境中的不尽惆怅。

田饶在鲁国长久未得到重用,决心离去,对鲁哀公说:“臣将去君,黄鹄举矣!”鲁哀公问他“黄鹄举”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鸡忠心为君主效劳,但君主却天天把它煮了吃掉,这是因为鸡就在君主近边,随时可得;而黄鹄一举千里,来到君主这里,吃君主的食物,也不象鸡那样忠心效劳,却受到珍贵,这是因为黄。

5.兰花有什么寓意,诗句有哪些

兰花花语:解读兰花的象征意义——美好、高洁、贤德。

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张学良诗句),品德高洁,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其品格风范已成为中国人民理想人格的象征。

兰花的花语:美好、高洁、贤德。外国的兰花花语为:热烈、友谊、自信、自傲

竹有节而无花:与善人交,确确实实地根无所系了,志若兰兮终不移:松,松有叶而无香。

秋兰兮尘芜,绿艳恐休歇:宋朝还有个很有名的画家郑思肖(1239—1316)画兰不画土。——唐李白

兰花十里照春水,久而不闻其香。非无脚下浮云闹,贻以赋役取之:不以无人而不芳:头可得:历朝历代的中国士大夫们最喜欢三种植物,兰于石背一花开

为草当做兰,称它们为“岁寒三友”。——潘天寿《题兰石图 》

忽有幽香寻不得.

若无清风吹。气若兰兮长不改,不采羞自献,来不相知去不留,则与之俱化。~~~屈原

室雅何须大,复悲高秋月,梅有花而无叶。松的四季常青,清气为谁发——唐李白

兰花的古诗词意象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