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出现在诗词的植物(古诗词中的植物)

时间:2024/10/14 浏览次数:189

1.古诗词中的植物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古诗中常见的植物意象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柳: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梅花: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芳草:以芳草喻离恨,以芳草喻所思之人,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

出现在,诗词,植物

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植物有着特殊的寓意,如:柳

亲,我们来看一下哈~

菊:隐士

陶渊明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李清照以菊花自比,写下了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

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莲:高洁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梅:坚韧,有骨气

雪梅之二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竹子:有节气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

――明.徐渭《风竹》

兰:君子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

——唐·唐彦谦《兰》

松柏:高大的英雄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苞:茂盛。

《诗经·小雅·斯干》

草木秋死,松柏独存

汉·刘向《说苑·谈丛》

桃花:温婉,娇媚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芍药:清新,不流俗

唐 - 元稹 - 忆杨十二

去时芍药才堪赠,看却残花已度春。

只为情深偏怆别,等闲相见莫相亲。

芭蕉:承接雨露,施还大地(知恩图报)

李商隐 代赠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杏花:热情的(记不得是哪首诗词中用到他形容一个女孩子。也不知道我记得还对不对了)

《杏花》

【唐】韩愈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曲江满园不可到,

看此宁避雨与风。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

冬寒不严地恒泄,阳气发乱无全功。浮花浪蕊镇长有,

才开还落瘴雾中。山榴踯躅少意思,照耀黄紫徒为丛。

鹧鸪钩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攒青枫。岂如此树一来玩,

若在京国情何穷。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

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

迎春花:希望,朝气

宋•刘敞《迎春花》

秾李繁桃刮眼明,

东风先入九重城。

黄花翠蔓无人愿,

浪得迎春世上名。

亲,不满意可以追问哈~~~~

4.诗词经常出现的花 以及其特点 意向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为花之君子,是高雅纯洁的象征(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在某些诗词中还是爱情的象征,因“莲”与“怜”同音,是情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州曲》)。

梅花:不畏严冬酷寒,环境艰难,暗香浮动,即零落亦清香如故,是高洁的志士,也是报春的使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菊花:凌寒傲霜,是高洁的志士,也象征孤高的隐者(如陶渊明的《饮酒》)。

牡丹:花开热烈灿烂,一片繁华景象,一派富贵气象,是豪华富贵的象征。

杨花:随风飞扬,轻而易变,是轻薄和不坚贞的象征。

兰花:有“空谷幽兰”的雅称,是典雅高贵不染尘埃的象征。

5.寻求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植物意象代表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6.古诗词中的花草

1.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12.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14.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7.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18.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53.里《小池》

22.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2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2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2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2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30.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3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78.春江晚景》

3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3.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3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7.被诗人赋予意义的植物哪些植物在古诗中被赋予特殊含义

折柳--送别,离情 梅花--坚贞,高尚 杨柳——(代表)惜别 菊花——傲视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古迹——怀旧 下面是我找的,你看看不知道有没有用.1、落花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

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

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b、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

花落巳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 c、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2、流水 a、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 的事物。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b、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3、“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

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

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

(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

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8.在古诗词文中,哪些动植物是表示哪些作者的情感的

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竹:气节 积极向上梧桐:凄苦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2、花草类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菊:隐逸 高洁 脱俗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兰:高洁牡丹:富贵 美好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3、动物类子规:悲惨 凄恻 猕猴:哀伤 凄厉鸿鹄: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瘦)马:奔腾 追求 漂泊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沙鸥:飘零 伤感。

常出现在诗词的植物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