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经典诗词诵读的现代思考(论古代诗词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承)

时间:2024/09/01 浏览次数:25

1.论古代诗词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承

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之瑰宝。

灿烂的 中华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以古诗文形式而千古流传。学习古诗 词是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当代 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和把握 好古代诗词,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和 思考的问题。

因此,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值得探讨。在古诗词的教学 中,应以“寻美”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使师生为古诗词的美 所吸引和陶醉。1 诵读 感受韵律美 诵读古典诗词是对其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

朗读要分层次进 行训练。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要把握节奏;第三,要读出感情。

在教学中,朗读的要求要循序渐进,稳步进行。其中,把握好古诗词 的节奏非常重要,它与音调、韵律等构成了古诗词语言的音乐性因 素。

郭沫若曾说过“: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因此,诵读时要求节 奏鲜明、音调和谐。

通过诵读,在听觉上给学生带来愉悦的美感,让 学生深受古诗词韵律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和热情。此外,“读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就能读好的,需要在不断理 解课文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层次,这就要求在在理解的过程中穿插 朗读,逐步提高对朗读的要求,做到熟读成诵。

2 理解 品味意境美 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理解诗意,品味诗词的意境美。不能 停留在仅以诵读为手段使学生感知诗的韵律美上,要循序渐进,使 学生产生朦胧的美的意识,这就有必要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能 力,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灵动的美,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 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积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再现古 诗词描绘的优美画面或情景,通过对画面或情景的艺术再现,成功 感受古诗词的意境。

如在学习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可 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描写,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描画出一幅竹 映桃花、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的春意盎然的图画,表现出 大自然的生动气韵和作者对美好春天及生命律动的愉悦。又如在 学习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可引导学生把诗中所描绘的实景和 虚景通过想象和联想再现出来,从而把学生带入一个壮丽辽阔的 意境,充分感受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迈进取的精神。

再如在教学 《石壕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呼”、啼”“、怒”“、苦”等词,采用舞台形式对“夜捉人”和“妇前致词”等情景的再现,学生如身 临其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诗人爱憎感情潜 移默化的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不管是写景类、抒情类还是叙事类,均可通 过这样的方法,运用想象和联想,对古诗词中的画面或情景进行描 摹再现,让学生充分品味到古诗词的意境美。当然,对古诗词描摹的画面或情景的再现过程,既需要学生 “入乎其内”,又需要学生“出乎其中”,从总体上把握诗词,并且把 握的是诗词的精髓,再现的是诗词的神韵。

同时,它以灵动的思维 灵动的形式保持了诗词的灵动性,使学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 流了美。3 探究 体验情感美 “诗言志”,诗词饱和着作者丰富而强烈的思想感情。

因此,引 导学生进行探究,理解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古诗词教学的又 一重要目标。文有文眼,诗有诗眼。

抓住了诗眼,就抓住了关键,具 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如教学李商隐的《无题》时,可指名学生 朗读,然后请大家评评是否读出了感情,可否用原文的一个字来解 释呢?明确“别”字后,教师可用“别”字来继续引导“:作者通过哪 些‘别时景’来表现‘别时人’之‘别时情’呢?让我们来一起品味。”

又如在教学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时,可问“:塞下风景‘异’在哪 里?你长期置身于这样萧杀、荒凉的边地会想些什么呢?”一个问题 把学生引入词描绘的情景,尽情体验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对没有 明显诗眼的诗词,可抓住诗中的名句或有特点的诗句进行提问探 究,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巧设问题或情景,成功地把学生引入诗情诗 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加 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审美的乐趣。4 拓展 感悟生活美 语文教学如果割裂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就会干巴无味,失去 应有的情趣。

古诗词语言作为传统文化之载体,饱和感情,简洁凝 练,很多诗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把这 些语言、句式特点,把它们与师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好 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 会学习,不断开发和拓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生 活中的各种课程资源,使语文教学的双边活动贴近生活,深入生 活。如在学习了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望岳》后,可利用适当的时间 组织学生进行登山实践活动,进一步感受诗人登上泰山俯瞰群山的 气概,理解诗人青年时代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也可根据对古诗词 中对偶句的理解,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对联,让学生动手动脑,仿写对 偶句,可从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入手,然后设置情景让学生试写 全联。这样的拓展,贴近。

2.关于诵读经典,感悟成长的现代诗 600字的 神 帮我解决吧 急需

读《繁星春水》后感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这是冰心女士在1923年8月27日在太平洋船中写给母亲的一首诗——《纸船》。

《纸船》出自冰心女士的诗集《繁星春水》。这首诗表达了她对她母亲的怀念。因为冰心女士认为“母亲”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

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在《繁星春水》中,她把母爱是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这短短的小诗,却能表现诗人真挚热烈的情感,却能表现出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我们常说: “母爱像空气,看不见又摸不着:母爱又像空气,无处不在。”母爱真的很伟大!

要想体会到真正的母爱并不困难,因为这种爱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在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会感觉到她为你带来的幸福与甜蜜。往往经过某些事情之后,你就会感觉到妈妈的伟大,无爱的无私。早晨起来妈妈挤好在牙刷上的一寸牙膏,让人感觉到母爱的贴心;来到饭桌前,妈妈准备好的营养早餐,让人感觉到母爱的用心;夜深了,妈妈为你披上一件外衣,让人感觉到母爱的温暖;出门时,妈妈的一句叮咛,又让人感觉到母爱的关怀……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是我感悟最深的一段小诗,植物开花,功劳来自于大地,是大地哺育了它:我们成才,功劳来自于母亲,是母亲在陪了我们。

冰心女士在下雨天看到一张荷叶遮护着一只红莲,自己饱受着风雨的摧残,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现实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母亲在我们每个人心目中,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所!我们在这里茁壮的成长着……

诵读,中国,诗词,思考

3.急!! 1你如何理解经典诗文?你最喜欢的经典诗文是什么? 2你

经典诵读有何益处那么,何谓经典?经典就是人类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最有智慧最打动人心最引人向善书。

所以说,“诵读经典”就是“诵读最有价值的书”。“经”,本义是“织布的纵线”,是织成一匹布的先导,引申为“天经地义的常理常道”。

“经书”,便是涵蕴常理常道,教导人如何认识自然生命自己,如何为人处世的书。这些书自古流传,每个民族都有其历史上共同推崇的“经书”,如中国的四书五经、印度的《吠陀》和佛典、西方的《圣经》等,大体都是人类精神的导师。

它是人类智慧的记录,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人类精神的家园。 我们为什么要“诵读经典”,理由很简单, 因为“诵读经典”好处多。

有人对此作了一个总结: 经典诵读针对青少年儿童记忆力良好的天然优势,见效迅速而明显,对于青少年儿童大脑潜能开发大有裨益;除记忆力大幅度提高外,还表现在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迅速发展,文化素质显著加强,其他各科学习相应进步,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品格改善,气质优化,综合素质提高。如此简单的方法,如此简短的时间,如此轻松愉快的诵读,如此良好的成效,常常让人不可思议。

好处多多,现例举主要几点如下: 1. 识字量大增,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文水平提高。诵读一部经典,不仅认识数千汉字,还能让小朋友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而语文基础好,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基石。

2、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在儿童记忆力最佳的年龄0-13岁,带领他们诵读经典,符合儿童智力发育的规律。

顺其自然,会使教育和学习变得异常轻松。 3. 培养读书兴趣,变化身心气质,使人心地向善,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使其社会关系和艺术修养得以提高;可以启悟生命智能,开拓人生境界。

4. 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温馨、快乐、祥和的家庭气氛。 是最佳的亲子活动之一。

5. 增加历史常识、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熟读经典,会使阅读力、理解力、思考力、想象力大大加强,再读起普通书来毫不费力,进而带动众多学科和技能(如数学、历史、艺术等)的有效学习,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既然诵读经典有这么多好处,我们该如何诵读经典呢?经典诵读最佳的年龄是0-13岁,所以推广经典诵读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儿童。儿童经典读在推广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下面是一些常见问题的回答。

儿童经典诵读问:什么是儿童经典诵读?儿童经典诵读的核心是什么? 答:儿童经典诵读,简洁的说,就是在儿童0-13岁之间,在他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去朗读、去背诵、去熏习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从而达到开启儿童智慧、激发儿童潜能、提升儿童人格和语言学习的目的。 儿童经典诵读有三个核心:一、教材必须是经典;二、教育 的对象是儿童,一定要抓住0-13岁之间这个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三、教育的方法是不要求理解,只要求熟读背诵。

问:今天的社会毕竟是个非常现实的社会,一切都以经济效益、科学技术作为衡量标准,让孩子诵读中西文化经典对现代生活有什么意义? 答:(1)古今中外的经典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蕴藏着人类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与智慧的宝藏。儿童处在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如果能抓住机遇背诵一些永恒的经典名篇, 将会对他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诵读经典无疑是一种适合儿童智力结构发展特点的最简洁高效的教育方式。

(2)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表明,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是激发潜能、学习语言、增强人文底蕴、开启智慧的重要途径,同时又能培养孩子的高尚的情操和人文关怀,由此可以使孩子变得胸怀博大、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问: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还有那些显而易见的好处? 答: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不仅可以达到开发儿童智慧、激发儿童潜能、塑造儿童人格和学习语言的目的,还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好处。

(1)有利于儿童的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长期实践表明,诵读经典可以让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获得显著提高。

而注意力也是儿童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2)有助于儿童人格成长。

儿童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正是“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3)可以使儿童的识字量显著增加,也有助于儿童阅读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胸有万巻书,自然下笔如有神!语文程度的提升,也会带动其他学科,如数学、历史等成绩的提高。

(4)培养儿童的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各方面知识。 (5)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除了上述直观的效果之外,一些专家学者还从理论的角度证明,在儿童阶段提倡读诵经典,是一个出力少、见效快、后劲足的教育方法: 出力少——儿童只需每天诵读20-30分钟即可,不用特意抽出大量 时间来背诵,不需要多加解释,不增加家长负担。 见效快——儿童诵读2-3个月后就可发生明显改变。

后劲足——在儿童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记下永恒的东西,其记忆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一辈子维持在较高 的水准上。而且记下的东西包含了大量。

4.求关于中华经典古诗文感想的朗诵稿

就朗诵 《将进酒》 好了 很有气势将(qiāng)进酒 〖唐〗李白 《乐府诗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应当)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注:人教版高中教材也可作“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何足贵(注:此处也可作“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注:也有版本为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里面的乐也可以读(y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注:此处也可作“言钱少”) ? 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

(径须:直截了当。)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5.《经典诵读》征文

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上千年灿烂的历史,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每首古诗都有注释,文章还配有插图,使繁冗的文句变得浅显易懂。

刚开始读《国学经典诵读》时感觉比较累,但坚持下来发觉其实没有那么难。读多了,读书的速度就变快了,读完一本后感觉很有成就感,因此,我喜欢上了这本书 ——《国学经典诵读》听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句诗吗?这首诗主要讲了作者即将出远门,临行时母亲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并担心儿子此去难得回归。读了这首诗,我有很多感触,或许,大家认为母亲为儿女操劳是应该,的确,世界上最无私最温暖的莫过于母爱!但是,大家发现了没有?母亲为我们操劳时,皱纹已经悄悄地爬上了她们的脸上,那乌丝般的黑发已经快被白发慢慢地夺取了。

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永远无限的,对我们的恩情是永远无法回报的。如果母亲生病了,你怎么问她,一定都会一个劲地说:“没事没事……”母亲只是不想让你担心,会影响学习。

她是在爱你!多关心关心自己的母亲吧!一首诗是一句忠言,一首诗是一声钟声,是他敲醒了一个糊涂的人,敲开了一个人美好的前程。 我爱读《国学经典诵读》我爱读《国学经典诵读》,因为里面的古诗一首首含义深刻,读了一首就想迫不及待地读第二首。

诵读这些古诗,就犹如穿越时空隧道,了解历史与文化走向,感受人性的关怀与生命的尊严,传承文明,接读未来,以便于我们走向更加丰盈的优雅人生。自从我有了这本《国学经典诵读》书之后,我几乎每天都在看,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由此见来,这本书真的很精彩。

我跟大家一样,也是古诗掌握得不太好,四年级上册的期末考的时候,监考老师开始发语文试卷,我觉得前面的题挺好做的,原以为后面的题一样会好做,看到古诗题后,我呆住了:“怎么这次古诗题有意思和词语解释?好像我没背,怎么写啊!”我越想越着急,最后连古诗都不记得了。陆游写的游山西村题目写成了《游山村》。

接着来填古诗了,这是苏轼写的《题西林壁》:____________侧成峰,____________各不同。“这个简单,不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处高低各不同嘛。”

我边想边填,接着到词义了。无边无际:天堂。

最后就是古诗的意思了,不识黄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呵呵,这个我还记得。”

不识黄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之所以看不清黄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诗人本身就处于黄山之中。考试时间到了,监考老师收卷后,我就连忙翻开语文课本,原来古诗后面的是远近高低各不同,我把一个字写错了,就等于整个古诗都写错了。

词义是没有尽头;单纯只是古诗意思大致相同而已。单是古诗写错减了2分,词义错减了1分,这样一来,我总共减了3分。

可是后来,老师发给我们一套《国学经典诵读》,一共2本,分别是四年级上、下册。自从我有了那两本书后,每当有不懂的古诗就翻开来查、看。

每次一有人向我问关于古诗的意思,我都一字不漏地告诉他。很多天过去了,我对部分的古诗越来越熟悉了,就算到考试的时候也不会犯糊涂了,一看到古诗题就可以想也不用想飞快动笔写。

我爱读《国学经典诵读》,因为它丰富了我的古诗知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载不动,许多愁。”

——题记依靠着阳台的边缘,细细品味着李清照的诗。语虽浅却意深,一字一句都打在我的心头上。

李清照的诗始终那么细腻而不失高雅,但有时却又流露出一种凄凉的感觉,也许这就是李清照诗的画龙点睛之处吧。老师说,这首诗实际上是反映出词人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但我觉得这只是表层意思,更多的是借物拟人,作者李清照实际在感慨红颜易老,就如花儿一样,一场暴风雨过后,花儿已是红见多,绿渐少。

再美的花也终有凋谢的一天。李清照的诗是与她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由于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就在父亲李格的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更是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的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风光别思离愁,清理明快。

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掉亡情感也寄托强烈的亡国之思。在李清照的一生中,少女时代是最让她怀念不已的。

当时,她与父母居住在济南,便便常常在附近的小溪边的亭子里游赏,一直到太阳落山时才回家,因玩的兴致高所以常常醉的忘记回家的路了。这就是李清照两首如梦令中的其中一首的真实写照。

殊不知,李清照曾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由于丈夫的官职变动,李清照不得不和丈夫分隔两地。后来由于当时朝代的腐败,李清照的丈夫去世了,再加上亡国之痛,李清照日益憔悴。

想到这儿我深有感触:“如果世上停止一切战争,如果世上没有尔虞我诈,如果世上充满和谐,如果世上任何人都助人为乐,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中国经典诗词诵读的现代思考

  • 登龙门

    黄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古代传说,每年春末数千尾鲤鱼集于此,争登龙门。能跃登者不过七十二尾。登龙门后,鲤即化为龙,故禹门亦称为龙门。 《后汉书 · 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朝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科举时代凡会试得中,致身荣显,也叫登龙门。《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典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三秦记》)

  • 金龟换酒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初至京师长安,宿于旅邸。诗人贺知章虽对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谋面,闻李白来京,亟往拜访。李白出门迎客,两人相携入屋,纵论古今,一见如故。李白出示诗作《蜀道难》、《乌夜啼》。贺知章赞赏备至,称李白为谪仙人。仓卒间未携钱帛,当场解下身上所佩金龟,交酒家沽酒与李白对酌,尽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