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百字关于敬老爱老美文摘抄
父亲是一棵参天大树,支撑着整个家庭,如果没有他,就没有你这棵幼小的树苗,母亲是一片荷叶,没有她,你这条小鱼缺少生命的屏障。
一些不孝的子孙,把父母老人赶出家门,但是,我要呼吁,关爱老人。 其实,老人才是最辛苦的,他们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拉扯成一个小学生,费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大代价,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难道就理应得到被赶出家吗?不,人老了,需要的是和谐,需要的是温暖,不是一顿“恶骂”,一阵恶厌的话语。
亲情是一个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一本书上曾说过:“长大了,一定会与人交流,有一种人坚决交不得,那就是不孝顺父母的人,父母把他(她)养了这么大,他(她)都狠的下心,对这些朋友,他(她)就狠不下心了吗?”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爱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可以说,父母为养育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 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说到:爱集体、爱祖国、爱社会…… 孝敬父母,不但要承担起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任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方面,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却很少见到子女,给父母一个丰衣足食,更不用说是精神安慰,因为老人,需要的是亲情,是全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丰衣足食是远远不够的! 父母在很多人眼里已经不再重要,甚至是一种负担,在他们眼里,老人曾是盛开的花朵,现在却已凋零,曾是茂盛的大树,现在却已落叶,可老人却为社会做着无私的奉献。
老人们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呕心沥血,为了中华的传承做出了贡献,更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他们理应受到儿女的孝敬,社会的尊重。就没有我们。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中,韩国有一位青年姓张名良,一日,他在一座小桥边上散步,有一个老头儿,故意把鞋弄到了桥底下,对张良说:“小伙子,帮我把鞋捡起来”。张良不假思索的下桥捡了回来,老头儿又说:“给我穿上”。
张良想:“既然我为他捡了鞋,索性就好人做到底,送佛送的西,于是,他就给老头儿穿上了,老头儿把鞋来来回回弄下桥三次,张良也耐心的一次又一次的去捡,老人见张良可信,是个好人,便传给了他一套失传以久的兵书《太公兵法》。 其实,对待老人与父母的和善,并不是图奖励和夸奖,对待了上年纪的他们,需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或许有一天,你明白了“心中无我,方能无欲无求”这一句话时,你才悟到了爱的真谛。
如果有一天,你的学习很优秀,但如果你做不到尊老爱老助老,你就不是一个品学兼优人。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敬老爱老助老,共建和谐左旗”。
2.妈妈过寿,想找一些有关祝寿的诗句我妈六十岁生日,辛辛苦苦一生
祝寿词有那些 由于逢寿必祝,祝诗祝联难免多且滥,所以有词家道出其中难处:“难莫难于寿词,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谀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
纵观许多祝寿的诗词联话,都离不开什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旧话,所以即使多得车载斗量也难以流传。 宋代祝寿诗词最多,辛稼轩有一词谐戏欢愉被人称道,这是祝他本家一亲戚八十寿,其词道: “更休说,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
甚今年,容貌八十,见底道,才十八。莫道寿星香烛,莫祝灵椿龟鹤。
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添一撇。” 在十字上添一撇,成了千岁,这种祝寿词确实比干巴巴地祝寿要强许多。
在祝寿上难免有借机谄谀献媚者,据《东望阁随笔》中记,南宋奸臣贾似道,曾祝寿谢太后和宋度宗,因为二人的生日仅差一天,其笺上写道: 圣母神子,万寿无疆,复万寿无疆; 昨日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 所以有人评论说,“文人慧业,此登峰极矣。
”寿诗有一些本不是经心之作,却流传下来。有一村校书年70,买一妾才30岁,正巧苏东坡杖藜经过,老校书乞为寿诗,苏东坡戏为诗, “侍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古稀年”。
以而立对古稀,工整而巧。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他60岁生日时题写一副自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
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
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
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观此联不愧是大手笔,舒适闲逸之态跃然纸上。 上联言只要够吃够花、身体灵便就心满意足了;下联说不想成仙长寿,只有自在不虚度,眼下一日顶两日,已是活了一百多岁了。
在寿联上,人们绞尽脑汁使得词章工巧,构思奇特,清代彭文勤祝乾隆八十大寿,在位五十五年的寿联可以称“最”了,其上下联以“五”和“八”为对,可谓对得天衣无缝: “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斓辉彩服; 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方缥缈奏丹墀。 ” 乾隆逢八秩大寿,联以“八”为词,那么百岁老人也常以“世上难逢百岁人”为题祝寿。
清代一些老人百岁寿诞,岳麓书院主讲王文清送一寿联: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独逢。” 在祝寿的词诗联语中,也有不少是带有讽刺意味的。
民国初年,有一位县太爷搜刮地皮,百姓怨声载道。 这一年逢县太爷生日,要全县绅商送寿礼,一秀才代绅商写寿联道: “大老爷做生,哪管它高粱、玉麦、黄豆、白花,刮尽地皮收贺礼; 小百姓该死,已吃尽苦蕨、葛藤、树皮、青草,求天开眼救微躯。”
据传闻,某奸臣为其母做寿,请人当场书写寿联,只见那人开始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满座见之哗然,寿星见之欲发作,只见那人从容写道:“王母娘娘下凡尘”;其下联是:“养个儿子是盗贼,偷来蟠桃奉至亲。 ”此联可谓“骂人不吐核”,让人有苦说不出。
寿诗寿词寿联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时下老年人是很重视自己的生日的,逢寿诞之日以吃为主的多,但祝寿的诗词曲联已是很罕见的了 下面的可参考: 龙耀七旬新纪跨,寿山诗海任飞腾。
龙年贺祖龙,寿比泰山松。 李桃枝叶茂,诗坛不老翁。
七十阳春岂等闲,几多辛苦化甘甜。 曾经沧海横流渡,亦赖家庭内助贤。
连日凝神新墨劲,五更着意旧诗鲜。 如今但祝朝朝舞,当信人生二百年。
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劲枝遒塑祖龙。 桃李盛时甘寂寞,雪霜多后竞青葱。
根深更爱阳春雨,叶茂犹怜翠谷风。 师表才情堪敬仰,古稀不愧焕神容。
南山信步好逍遥,杖国而今又杖朝 诗苑丰收夸老将,政坛竞秀领风骚 阳春白雪抒怀抱,明月清泉尚节操 汝向期颐跨劲足,我来祝福奉蟠桃。 参考资料: 。
3.有关时光老人的礼物类似的诗歌?
怎么个类似法呢?写作手法、格式类似,还是主题思想类似?假定是主题思想类似,那么就简单多了,你可以找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歌,讴歌生命的诗歌都可以。
但归根结底,诗歌就像树叶一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然而我想说的是,当代诗歌,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诗歌,已经没有了诗性,诗歌大多融入了太多的功力和趋炎附势气息,就像你说的时光老人,假如能够单纯的诚挚的毫无保留的把诗意交付给对时间的敬畏和珍惜之情,而不去试图以祖国这个大命题强加诗体之中来“升华”思想,这里我要声明:我是一个爱国的人,但就对诗的本身而言,我感觉会更加纯洁有意境,在以讴歌时间为主题的诗歌里,强加爱国思想实在有些功力之心在里面,喊口号拍马屁迎合当局,诗也就失了诗性。
现代诗知道的不多,楼主可以自己找,推荐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的古体诗几首:《惜时》 《咏月》 《明日歌》
4.最好的夕阳诗
李 商 隐 《北青萝》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登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孟 浩 然 《缩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瞑。
《秦中寄远上人》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刘 长 卿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夕阳依旧垒,寒磐满空林。
《长沙过贾谊宅》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钱 起 《谷口宅寄扬补阙》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王 驾 《社 日》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温 庭 筠 《利洲南渡》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忆 江 南》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白 居 易 《暮 江 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刘 禹 锡 《乌 衣 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残阳斜。 李 ? 《南 乡 子》 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范 仲 淹 《苏幕遮·碧云天》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黄 安 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苏 轼 《定 风 波》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秦 观 《踏莎行·郴洲旅舍》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李 纲 《病 牛》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辛 弃 疾 《永遇乐·京口北故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晏 殊 《浣 溪 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马 志 远 《天净沙·秋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简短重阳节美文摘抄什么
有关重阳节的文章诗歌 1.重阳节的习俗 今天是重阳节,你们打算干什么呢?对多数人来说,可能对重阳节没什么纪念意义性吧。
回答是不是的,重阳节不但是有纪念性也是有意义性的。接下来我就说说重阳节的起源吧: “中秋过后又重阳”,起源于汉初的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
要说重阳节的来历,那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
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传承至今,重阳节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活动丰富、情趣盎然的佳节,各地人们通过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活动来欢度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缺少了我最赞赏的地方,恒景拜师学艺,杀死瘟魔才让九月九登高的风俗传下来 2.又见重阳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
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
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九登高,并不仅仅登临饮宴、赋诗作文而已,它还有其他活动。这些活动综合而成为“登高会”。
登高会也叫“茱萸会”,因此也被称为“茱萸节”。 3.菊花飘香的日子 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时候,许多老奶奶们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九”,又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
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
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
6.《繁星•春水》名著摘抄
(1)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
(二) 对纯真童心的咏叹
冰心对纯真童心的歌颂,是她宣扬的母爱向另一个方向的自然延伸。她偏爱一切幼小的、稚嫩的、芽苗一样的事物。她视儿童为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善反衬社会的丑恶及世风的堕落。
(3)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4)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
(5)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
(6)老年人对小孩子说:“流泪罢,叹息罢,世界多么无味呵!”小孩子笑着说:“饶恕我,先生!我不会设想我未经过的事。”小孩子对老年人说:“笑罢,跳罢,世界多么有趣呵!”老年人叹着说:“原谅我,孩子!我不忍回忆我所已经过的事。”
(三) 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冰心崇尚自然,热爱自然。这与她对母爱的宣扬一脉相承。她是自然的女儿,在她的心中,“深蓝的天空”“闪烁的繁星”“无声的树影”“粉红的荷花”“深绿的荷盖”“淡白的花”“深红的果”、流星、大海、山影、晚霞、白云……无不散发出生命的气息。意象丰繁而情思专一。
(7)故乡的海波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心弦。
(8)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这首诗歌集中表达了冰心诗歌主题,把母爱,自然、童真之美融为一体。
(四) 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冰心在诗集中,反复出现“人类”“众生”等词句。这些诗句产生在诗人探索人生的过程之中,因此她的一部分诗歌寓情于景。蕴涵着人生的哲理,耐人寻味。
(9)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10)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11)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其他优美示例:
人类啊,相爱吧,我们都是同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
隔窗举起杯儿来——落花 和你作别了! 原是清凉的水呵, 只当是甜香的酒罢。
柳条儿削成小浆,莲瓣儿做了扁舟,容宇宙中小小的灵魂,轻柔地乏在春海里。
花又在瓶里了,书又在手里了,但——是今年的秋雨之夜。
当青年人肩上的重担 忽然卸去时 他勇敢的心 便要因着寂寞而悲哀了。
对着幽艳的花儿凝望 为着将来的果子只得留他开在枝头了!
我的朋友 不要让春风欺哄了你 花色原不如花香啊!
我的朋友! 倘若你忆起这一湖春水 要记住 它原不是温柔, 只是这般冰冷。
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 已这般的 温柔了世界了!
天高了,星辰落了。晓风又与睡人为难了!
只能提着壶儿/看她憔悴——同情的水/从何灌溉呢?她原来是栏内的花
心呵!什么时候值得烦乱呢?为着宇宙, 为着众生
一步一步的扶走—— 半隐的青紫的山峰 怎的这般高远呢
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
风雨后—— 花儿的芬芳过去了, 花儿的颜色过去了, 果儿沉默的在枝上悬着。 花的价值, 要因着果儿而走了
聪明人, 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 她只是虚无缥缈的, 反分却你眼底春光。
灯呵!感谢你忽然灭了:在不思索的挥写里,替我匀出了思索的时间。
我的心呵!是你驱使我呢,还是我驱使你?
指点我罢我的朋友! 我是横海的燕子要寻觅隔水的窝巢。
以上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名著优美诗句摘抄,祝学习进步。
7.《春水》诗句摘抄
1.青年人!
珍重的描写罢,
时间正翻着书页,
请你着笔!
这是一首极富哲理的劝勉诗。诗歌开篇用呼告手法,采用倒装句式,劝勉青年人勤奋努力地学习,去“珍重的描写”自己的人生诗篇。不要懈怠,不要蹉跎。然后,用一拟人兼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原因,催人上进;因为“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啊!诗歌与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读到此,我们耳畔会油然响起古代那位哲人震聋发聩的警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而扬鞭催马自奋蹄,勤勉地去抒写辉煌的人生。
2.老年人对小孩说:
“流泪罢,
叹息罢,
世界多么无味呵!”
小孩笑着说:
“饶恕我,
先生!
我不会设想我所未经过的事。”
小孩子对老年人说:
“笑罢,
跳罢,
世界多么有趣啊呵!”
老年人叹着说:
“原谅我,
孩子!
我不忍回忆我所已经过的事。”
3.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母爱之情传达出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这种母爱的颂歌,在《繁星》《春水》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正是对母爱的深情赞颂,奠定了这两部作品深沉细腻的感情基调。与颂扬母爱紧密相连的,便是对童真、童趣、童心及一切新生事物的珍爱
4.春从微绿的小草里和青年说:‘我的光照临着你了,从枯冷的环境中创造你有生命的人格罢!
5.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6.聪明人,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吧!她只是毫无缥缈的,反分却你眼底的春光。
追求现实,追求理想,而不能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自生自灭。
7.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虽然展现在每个人面前的花朵都那样娇艳美丽,但是又有谁会知道在她们美丽的背后有着她们无限的努力,而有的人,面对困难就会退缩,再回到诗中看一看明艳的花,我们是不是应该去学习她们奋斗的精神,她们坎坷的过去。
8.形容老年的词有哪些
晚晴意谓晚年处境优裕。
晴,晴朗。李商隐《晚晴》: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桑榆意谓晚年。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 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亦作“桑榆暮景”。 晚节意谓晚年。
宋•苏轼《谢翰林学士表》之一:“敢不 激昂晚节,砥砺初心。 ” 高年意谓老年人。
指年岁大。 夕阳意谓晚年。
年尊意谓年长,受人尊敬。对老年人的尊称。
《南史* 刘谳传》又上下年尊,益不愿居官次废晨昏也。” 耆老意谓高年者。
南朝•梁•沈约《均圣论》肉食蚕 衣,皆须耆齿。”《南齐书•明帝纪》日者百司耆齿,许以自 陈。
”亦作“耆”、“耆秀”、“耆艾”、“耆山”、“耆哲”、“元耆”、“耆德硕老”。 白叟意谓白发老人。
老年人的代称。唐•韩愈《元和圣 德诗》:“卿士庶人,黄童白叟,踊跃欢呀,失喜噎欧。”
亦作“华首,'。 遐龄意谓老年人高寿。
《魏书•常景传》:“以知命为遐 龄,以乐天为大惠。 ”《醒世恒言》:“君当致身高位,安享遐龄。”
绛老意谓高寿老人。绛,赤色,火红。
百龄意谓长久的岁月。亦指人的一生。
亦作“百寿”。 期颐意谓一百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 幼……百年曰期颐。”亦作“期颐之年”。
花甲之年意谓六十岁。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 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对酒曰: ‘……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 耳川页之年意谓闻言便可辨别真假,判断是非。
六十岁的 代称。《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
不逾矩之年意谓即使随心所欲也不会脱轨。七十岁的 代称。
《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晚花秋曜意谓人到晚年有灿烂之景。
曜,即光耀、明亮。 南朝•梁•萧统《芙蓉赋》:“初荣夏芬,晚花秋曜。”
晚景堪愉意谓晚年仍可享受愉快的心境。堪,即可以。
智在老年意谓人到晚年,智慧丰富沉厚。 宝刀不老意谓老人虽然年迈,但精力未衰。
明•罗贯中 《三国演义》:“忠(黄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 不老。 ’” 老骥伏枥意谓年已老,但雄心壮志不减当年。
骥,即好 马。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雄风犹存意谓老年人心不老,仍有雄心气概。雄风,气 魄、霸气。
。 老取其阅意谓老年人摄取广泛的阅历,是一笔宝贵的 财富。
老当益壮意谓年纪虽大,但精力之充沛不减当年。《后 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白首不渝意谓人一生忠诚、坚定。《梁书•何点传》: “新除侍中何点,栖迟衡泌,白首不渝。”
文章宿老意谓有较深资历的擅长写文章的老前辈。 宿, 即年老的。
《新唐书•李峤传》:“李峤富才思,然其仕前与王 勃、杨盈川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没,而为文章宿 老,一时学者取法焉。” 老成见到意谓阅历丰富,见解高明。
清•孔尚任《桃花 扇》:“有理,有理!老成见到之言,句句合着鄙意。 ” 康乐宜年意谓随着年事的增高,仍能健康、欢乐地生活。
宜,即合适、相称。 姜还是老的辣意谓老人的智慧老到,说话有威力、管用。
喻指。•中国俗语。
老人言,贵如宝意谓老人说出的话往往是经验之谈,十分宝贵。中国谅语。
老夫聊发少年狂意谓人虽然老了,但有时也发少年的狂兴。 语出宋•苏轼《江城子》。